相府書房,檀香裊裊。
李翊坐于案前,手中捧著一卷竹簡,目光卻落在站在堂下的李嚴身上。
李嚴不卑不亢,神色坦然,似乎早已預料到今日的對話。
“足下費了這么大功夫來見我,說出你的訴求罷。”
李翊緩緩開口,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
李嚴深深一揖,隨即抬頭,目光堅定:
“回相爺,下官聽聞馬超將軍為朝廷收復了涼州三郡,朝廷卻遲遲沒有委派涼州刺史。”
“李某不才,愿毛遂自薦,擔此重任!”
李翊放下竹簡,眉頭微挑,手指輕輕敲擊案幾,似在思索。
“你倒是坦誠。”
李翊淡淡道,“不過,涼州刺史一職,非同小可,朝廷自有考量。”
“你憑什么覺得,自己可以勝任?”
李嚴早有準備,當即答道:
“涼州地處偏僻,朝中大臣多不愿赴任。”
“而愿意去的,大多只是權貴子弟,欲借此鍍金,日后回京高升。”
“然而,涼州乃邊陲重地,羌胡雜居,稍有不慎,便會再生動亂。”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夸夸其談的庸才。”
“而是一個能治理一方、調和蠻漢關系的人。”
言外之意,竟是將京中大員都給踩了一腳。
所謂“難可狎,李鱗甲”,李嚴這個人不僅有城府,而且是一個極度渴望“進步”的人。
諸葛亮在世時,他便三番五次提出要求開府。
甚至要求劃分出五個郡出來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
當然,以上無禮要求都被諸葛亮拒絕了。
念及此,李翊便出言敲打他道:
“你膽子倒是不小,竟敢非議朝中大員。”
“這人事調動的事兒,輪得到你一外州官員說三道四?”
面對李翊的責備,李嚴心中一跳,但卻觀察到李翊并未大發雷霆。
倘若其果真不悅,又豈能容忍自己在此造次?
于是,李嚴堅持己見,鼓起勇氣繼續說道:
“非是嚴妄議朝中大員,實在是為大漢江山社稷著想。”
李翊微微頷首,眼中浮現一絲贊許,但語氣依舊淡然:
“那這個人就是你嗎?”
李嚴不慌不忙,拱手道:
“下官雖不敢自比相爺,但自問勝過朝中許多紙上談兵之輩。”
李翊輕笑一聲,似是被他的自信逗樂,隨即從案上抽出一份文書,翻開道:
“本相看過你的履歷,當年江陵保衛戰,你確實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涼州……確實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局面的人。”
李翊沉思片刻,終于緩緩點頭:
“好,本相給你這個機會。”
“不過,涼州局勢復雜,你若上任,需謹記三點——”
“第一,不可激化羌漢矛盾。”
“第二,不可貪墨軍餉。”
“第三,若有異動,必須第一時間上報朝廷。”
李嚴畢竟是歷史上能同時得到劉備與諸葛亮的認可,并成為劉備唯二托孤大臣的人。
能力手段肯定是不俗的。
其最出色的就是內政才能,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蜀漢諸葛亮下的第一人。
此外,李嚴還是一個基建狂魔。
比如諸葛亮北伐時,李嚴總歸永安,在此修筑大城。
造了蒼龍門、白虎門。
此外,還在犍為郡鑿通天社山,連通車道,省橋梁三津。
犍為郡的吏民大為高興,
李嚴又建筑府寺,城觀壯麗,為一州勝宇。
所以《三國志》游戲里面李嚴有著“筑城”的特性。
當然,李嚴喜歡搞建設,跟他自己虛榮心強也離不開關系。
很多時候蓋大房舍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可饒是如此,直到劉備死前,他都對李嚴印象非常不錯。
主要李嚴做對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李嚴當地方官的時候,政績非常突出,深受劉備喜愛。
劉備其實一直非常喜歡,地方政績卓越的官員。
最討厭的就是地方官員不作為。
第二件事,越巂郡夷帥高定叛亂,李嚴前去平叛成功。
這件事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劉備曾經派馬謖去那里當太守。
其實也是想要培養一下馬謖,磨煉一下這個年輕小伙子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