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魯肅急出面勸阻:
“誒!不可!”
“關將軍固然勇烈,然滅國之戰非同小可。”
“今歲方罷雍涼戰事,府庫未充,不宜大動干戈。”
龐統亦附和道:
“關將軍,孫權據江東,已歷三世。”
“如今是帶甲十萬,舟艦千艘。”
“縱使我軍南下,勝負猶在未定之數。”
荀攸亦諫:
“自洛陽運糧至江東,千里轉運,十鐘致一。”
“李相新政方行,若驟興大軍,只恐惹得人心不寧。”
“望陛下三思。”
顯然,大家一致認為國家才剛剛恢復穩定,還不具備發動一場滅國之戰的實力。
何況從中原整軍南下,所耗費的人力、輜重、糧草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李翊又一指致力于國家改革,耗費甚多。
現在這個多事之秋,還是盡量不要多惹事端的好。
殿角李翊聞言抬頭,青衫玉帶微微晃動,終究是還是沒有多言。
劉備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
“雖然如此,淮南也不能不救。”
“諸卿以為,當遣何將前往?”
李翊緩步出列,持笏諫道:
“前將軍張遼,現屯潁川。”
“其部曲距淮南不過三日路程,可命其星夜馳援。”
劉備從之,即下詔讓張遼星夜趕往淮南救援。
時張遼得劉備詔書,便準備發兵馳援。
左右人諫曰:
“孫權此次來勢洶洶,至少需帶精兵一萬,方可與之一戰!”
張遼卻搖頭,沉聲道:
“兵貴神速!若等大軍集結完畢,再緩緩南下,只怕合肥早已陷落!”
“那將軍的意思是……?”
張遼猛然起身,目光堅定:
“我親率八百精銳,輕裝疾行,星夜馳援!”
“大軍隨后跟進!”
眾將聞言,皆驚。
“八百人?!”副將急道,“將軍,聽說孫權此次親征,至少出動了十萬大軍,八百人如何能敵?!”
張遼冷然一笑:“兵不在多,在精!八百精銳,足以震懾吳軍!”
于是點齊八百精銳,星夜兼程奔赴淮南而去。
剩余大軍,則徐徐而進。
章武四年,夏五月。
江東戰船千艘蔽江而來。
孫權親率大軍渡江,旌旗蔽日,鼓聲震天。
吳軍先鋒凌統率輕騎直取和縣,縣吏望風而降。
皖城太守朱光登城遠眺,見江面舟楫如蟻,急召眾將議事。
主簿進言曰:
“吳軍勢大,不如早降。”
朱光拍案怒喝:
“吾受漢室厚恩,豈可屈膝事賊!”
遂斬主簿以明志。
一面遣快馬往合肥求救,一面令軍士多備滾木礌石,固守待援。
孫權親至城下觀陣,忽聽城頭一聲梆子響,箭如飛蝗而下。
左右急舉盾護衛,一箭正中孫權麾蓋。
權驚退數里,回寨聚眾將問計。
董襲出列道:
“皖城堅固,可筑土山臨城,居高攻之。”
謀士呂范獻計道:
“不如造云梯虹橋,俯瞰城中虛實。”
陸遜輕撫長須,進言道:
“二公之策雖善,然耗時日久。”
“今合肥救兵旦夕將至,當乘銳急攻。”
“來日平明進兵,午時必破。”
孫權拊掌稱善:
“伯言此計最為妥當,即欲取合肥當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