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情況,劉備還是抱有僥幸心理的。
即陳登等眾如果能夠僅憑現有兵力擊退曹操,當然再好不過。
能為國家省去一筆巨大的開支。
如果不能,真到萬不得已之時,朝廷也肯定不會丟下南方不管。
只是希望江南方面多多努力罷了。
此外,另一個原因就是——
江南確切地說是淮南仍然保有很大的自治權。
隨著國家的統一,不難發現,劉備基本上收回了“州牧”的職位。
地方官員全是“刺史”。
刺史與州牧最大的區別就是,刺史就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員。
而州牧只是名義上是朝廷官員,其在地方上與割據諸侯無異。
因為州牧的權力遠比刺史要大。
由于李翊的主動放權,劉備基本上收回了北方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南方由于發生了“馬謖事件”,導致陳登手上仍然握有相當大的權力。
且由于沒給開國大臣們封王,劉備也不好主動提出收回淮南的權力。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李翊,
面對權力的誘惑,能夠拿得起放得下。
李翊與劉備之間有著超乎“君臣”、“師徒”,但其他人沒有。
劉備如果像對待李翊那樣對待陳登,只會使跟自己創業的老兄弟們寒心。
所以至少目前,劉備依然默許陳登在淮南當一個封疆大吏。
這是劉備仁義的一面。
畢竟,如果朝廷真要收回淮南,那陳登也擋不住。
但劉備不會這樣做,他不忍看到自家兄弟手足相殘,使得吳人漁翁得利。
劉備曾這樣對手下人說道:
“朕雖興漢室,然絕不會像高祖皇帝對待淮陰侯那般,對待諸位兄弟!”
這是他稱帝后向眾人許下的承諾,
說是發自真心也好,說是收買人心也罷。
總之,劉備現在得為他許下的承諾買單。
不過,
也正是因為淮南地方權力極大,所以劉備才會下令讓陳登“自己解決”。
馬良苦笑道:
“如此說來,朝廷是無力增援了。”
陳登收起詔書,目光堅定:
“雖無援兵,然天佑大漢,必有轉機。”
“荊南雖叛,未必人人附逆。”
“蠻族之中,必有仍念漢恩者。”
馬良思索片刻,忽道:
“……將軍此言倒是提醒了我。”
“五溪蠻王沙摩柯,曾受孔明先生厚恩,至今未曾參與叛亂。”
“只是其部落居于武陵深山,難以聯絡。”
陳登眼中精光一閃:
“此天賜良機也!”
“若能得沙摩柯之助,荊南局勢或可扭轉。”
隨即轉向徐盛、蔣欽二將,“汝二人速遣精干之士,潛入武陵,邀沙摩柯來見。”
“切記,此事須隱秘行事,萬不可走漏風聲。”
二人拱手:
“末將遵命!”
三日后,月明星稀。
江陵城外一處隱蔽的山林中,陳登只帶親兵十人,靜候沙摩柯到來。
約莫子時,林中忽聞窸窣之聲。
繼而數十名身著獸皮、手持奇形兵器的蠻族戰士悄然出現。
為首一人,身高近丈。
面如重棗,耳戴銅環。
正是五溪蠻王沙摩柯。
沙摩柯上下打量陳登,聲如洪鐘:
“你便是諸葛孔明派來的人?”
“非也。”
陳登坦然道,“諸葛孔明已去了交州。”
“登奉天子命,前來鎮守荊州。”
沙摩柯面露失望:
“我只認孔明先生。”
“他待我族人以誠,教我耕種,贈我鹽鐵。”
“若非念他恩情,我早隨其他部落反了。”
諸葛亮在安撫少數民族方面,在整個三國里幾乎是t0一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