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孟獠面色微變:
“陳先生……這是何意?”
陳矯目光如刃,直視孟獠,緩緩道:
“吾乃天子使者,按禮,蠻首敬酒,當先自飲,以示無毒。”
孟獠聞言,臉色驟變,強笑道:
“……先、先生多慮了!”
“此酒乃我部佳釀,豈會有毒?”
陳矯冷笑:“若無毒,孟首領何不先飲?”
帳內氣氛驟然凝滯,孟獠額頭沁汗,忽獰笑一聲:
“陳矯!汝早已識破我謀,又何必在此演戲?”
“今日爾等休想活著出去!”
說罷,猛摔酒杯。
“鏘!”
帳外伏兵盡出,刀光閃爍!
沙摩柯早有防備,暴喝一聲:
“孟獠!汝找死!”
話音未落,一拳轟出。
孟獠猝不及防,被重重擊倒在地,鮮血狂涌。
陳矯霍然起身,厲聲叱道:
“孟獠!吾乃朝廷命官。”
“汝敢謀害天使,便是自絕于天!”
孟獠掙扎爬起,嘶吼道:
“殺了他們!”
就在此時,寨外忽喊殺聲震天。
早已埋伏在外的五溪蠻兵與歸順諸部戰士一齊殺入,澧水蠻眾大亂。
孟獠見勢不妙,拔刀欲逃。
沙摩柯眼疾手快,抄起弓箭,拉弦如滿月——
“嗖!”
一箭穿喉!
孟獠瞪大雙眼,轟然倒地。
孟獠既死,澧水部眾群龍無首,紛紛跪地請降。
沙摩柯持刀而立,厲聲道:
“爾等聽著!孟獠勾結曹操,謀害天使,罪該萬死。”
“今朝廷寬仁,若愿歸順,既往不咎!”
眾蠻兵戰戰兢兢,齊聲高呼:
“愿降!愿降!”
“我等愿降!”
自此,荊南蠻亂徹底平定。
亂事既定,陳矯并未急于北歸。
而是親赴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安撫漢蠻百姓,恢復民生。
他深入民間,察訪疾苦。
見蠻人缺鹽少鐵,生計艱難,遂下令開官倉賑濟。
又以朝廷名義賞賜農具、布匹。
漢民與蠻人曾有仇怨者,陳矯親自調解,使雙方和解。
一月之后,荊南四郡漸復舊觀,百姓皆頌陳矯之德。
臨行前,陳矯伏案疾書。
將荊南所見所聞、治理心得寫成奏章,一分為二——
一份送往江陵,呈交荊州總部,附言道:
“荊南已定,蠻漢和睦。”
“然蠻地貧瘠,若欲長治久安,需輕徭薄賦,授以耕織,使其漸沐王化。”
另一份則遣快馬送往洛陽,上奏天子劉備:
“臣矯奉命招撫荊南,察蠻人之所以叛,非盡因其野性難馴。”
“實因官吏苛虐,生計困頓。”
“今雖暫平,然若不加撫恤,日后恐再生變。”
“臣請于荊南設蠻學,教以禮儀。”
“減其賦稅,助其農耕。”
“更擇廉吏治之,則蠻漢可永享太平。”
陳矯所獻之策,其實亦是諸葛亮在時用的策略。
只不過諸葛亮之后,后來的漢官由于天高皇帝遠,朝廷監察不便。
便開始大肆壓榨本地蠻人,以牟取私利。
而漢人雖不見得能從本地漢官中獲得多少好處。
但生活在一起,這種高人一等的感覺肯定是很好的。
所以也大多擁護當地漢官,朝廷就更難監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