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年過五旬,面容清癯,雙目卻炯炯有神。
見庭中油鍋沸騰,竟面不改色,徑直上前。
申耽暗自驚訝,可仍是沉聲說道:
“魏使遠來辛苦。”
“然吾等已決意歸漢,若先生欲勸我背漢投魏,請入此鼎!”
傅巽聞言大笑,整理衣冠,昂首便向油鍋大步走去。
申儀見狀,急忙攔住:
“先生真不畏死耶?”
傅巽正色說道:
“死生有命,何足懼哉!”
“巽所惜者,乃二位將軍明珠暗投,自毀前程耳!”
申耽眉頭一皺,問:
“此話怎講?”
傅巽一拱手道:
“請容巽一言。”
“劉備今雖雄踞中國,然其麾下李、關、張、趙、陳等皆心腹重臣。”
“二位即便歸順,不過得一偏將之職,安能保有東三郡之權?”
申儀冷笑:
“雖然如此,然也好過為魏國白白送命的強。”
“莫非貴國能許我兄弟更大富貴?”
傅巽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朗聲道:
“曹公親筆:若申氏歸魏,可永鎮上庸。”
“歲賜糧十萬斛,精鹽百石,蜀錦百匹。”
“此乃天子詔命,豈敢有虛?”
申耽、申儀兩兄弟聞言,眼中精光一閃。
十萬斛糧,百石精鹽,蜀錦百匹。
這對東三郡而言,是巨利!
如果傅巽說的是真的,那魏國開出的條件確實非常優厚。
甚至都不能叫優渥了,
因為魏國提到了最關鍵的永鎮上庸這一點,而沒附加其他的條件。
僅憑這一點,便足夠令人心動。
更別提,魏國每年還要額外給申氏兄弟錢糧補助了。
這簡直就是百億補貼曹多多啊。
兩兄弟心念俱是一動。
最終,還是申耽先強壓住心動,故作淡然道:
“劉玄德仁義布于四海,今我等若能舉三郡之地相投。”
“其必能待我等厚。”
“未必便不如曹公。”
傅巽近前一步,聲音壓低:
“將軍明鑒。”
“劉備以復興漢室為名,最忌地方豪強。”
“其創建內閣,任由李翊為首相。”
“李某執政數年來,連續打壓地方豪強。”
“近來又興辦私塾,改良察舉制度。”
“其每一條政策,幾乎都是沖著地方豪族來的。”
“公等作為本地大族,難道覺得自己能夠獨善其身么?”
二人一愣,面面相覷
傅巽的話還在繼續:
“我蜀魏國地廣人稀,正需如二位這般雄才人物鎮守邊陲。”
“況二公既在上庸地,應當知曉,曹公素厚蜀中大族。”
“這比之劉備要仁厚許多罷?”
傅巽說的是實話,曹操為了鞏固自己在川蜀的統治,出賣了大量國家權益給本地大族。
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不然曹操也打不贏漢中之戰。
當然,歷史上的魏國本身也向世家大族妥協了。
恍若如今急需世家大族支持的蜀魏政權?
只是現在,蜀魏的本土派與東州外來派的矛盾積攢越來越嚴重。
看著隔壁老劉著手改革選官制度。
曹操也已經開始考慮,是不是他也該換一個新的選官制度,以加強中央集權?
帳內一時寂靜,唯聞油鍋“咕嘟”作響。
傅巽的話語,如同針扎一般刺耳。
申耽握劍之手微微發顫,顯然內心掙扎。
申儀開口問:
“若我等歸魏,曹公何以保我家族平安?”
傅巽微笑:
“除方才所許,更可表奏天子,封二位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