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成本考慮,只會在關中地區屯駐足夠防守的基本人數。
如果遇著情況緊急,才會從中央增派人手。
如果長期在雍涼屯駐大量兵馬,那生產勞動就會荒廢。
即便是如今的齊漢也扛不住。
荀攸出列,拱手答道:
“稟陛下,據蜀地細作來報——”
“曹操聞曹仁死訊,僅令蔣濟代領其部曲。”
“另調兵增援漢中,加固城防,未見大舉報復之舉。”
劉備聞言,眉頭微蹙,緩步回到案前坐下,手指輕叩案幾。
殿中一時寂靜,只聞炭火噼啪之聲。
良久,劉備喟然長嘆:
“曹操,真吾敵手也!”
群臣不解,紛紛問道:
“陛下何出此言?”
劉備目光深遠,似在追憶往昔:
“若朕損失一手足兄弟,那朕必盡起傾國之兵,為兄弟報仇雪恨。”
“然曹操痛失宗室大將,竟能隱忍不發。”
“此等定力,非常人所能及。”
說著,他目光雖看向群臣,實則是在瞄向李翊。
仿佛在向好友,推心置腹地感慨:
“不怕諸位愛卿笑話。”
“朕若不能為兄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但朕也知道,這樣做,是讓整個國家背負朕一人的私仇。”
“好在此事并未發生,幸甚至哉!”
劉備再次目光看向李翊。
仿佛覺得,如果沒有李翊,他的兄弟真的有可能會遇害似的。
這并不是劉備妄自菲薄。
正如他時常對張飛說的話——
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所以歷史上的劉備對張飛的死一點兒也不意外。
待聞得其死訊后,只是感慨一句,“飛死矣。”
而今,他的手足兄弟們包括李翊在內,大家都還在一朝共事。
這令劉備已經非常滿足了。
“陛下,如今曹仁身死,魏國政權動蕩。”
“興許這是伐魏的大好時機,臣請出兵伐魏!”
陳群出列諫言,力勸劉備趁著魏國損失一員軍事重臣的良機,一舉滅魏。
然而,劉備卻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
“如今我朝方復東三郡,兵士疲敝,不宜再大動干戈。”
“況曹操往漢中增兵,顯然是已做好準備。”
“伐魏一事,須從長計議。”
“陛下,機會難得。”
“今不去取,將來數年,恐都不易再取!”
“好了!”
劉備揮了揮手,示意陳群退下。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傳朕旨意,令督關中兵馬的馬超加強散關、潼關的防務。”
“若無朕手諭,不得擅自對魏國用兵。”
“另,著徐晃領精兵三萬,駐守宛城。”
“臣等遵旨!”
眾臣齊聲應諾。
劉備這個安排,顯然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打算對魏國用兵。
曹仁身死,如折曹操一臂。
可饒是如此,曹魏依然有著雄厚的底子。
尤其中原大戰時,曹魏從河南、關中搶走了大量的人口。
這都為曹氏在蜀地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憑借蜀道之險,漢軍目前想要伐滅魏國需要發出極其慘痛的代價,且不一定能夠成功。
這對于一個新興的大一統政權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劉備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了。
不是他的雄心壯志被歲月磨平了,而是單針對劉備個人而言。
他有著比滅魏、滅吳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