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呢?
不妨參考一下歷史上的得隴望蜀。
歷史上的曹操在打下漢中之后,司馬懿與劉曄都曾建議曹操。
漢中是益州咽喉,應該把握好這個機會,一舉滅掉蜀地。
可曹操卻回復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意思是我都已經有隴右,怎么能夠貪心再去想蜀地呢?
這本是劉秀的典故,但人家原話說的是: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意思是我得了隴還想要蜀,暗示手下人要繼續為我努力。
曹操把意思顛倒過來,對于蜀地的態度就是緩緩吧。
我已經老了,得歇一歇。
后來之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由于曹軍沒有第一時間入蜀,劉備不僅成功奪取益州,并穩固了那里的統治。
并成功奪取漢中,打出了雪一生之恥的漢中之戰。
因為曹操的這次“得隴望蜀”行為,使得其成為了后世無數次詬病他的重要材料。
后世都覺得曹操沒腦子啊,當時第一時間打進益州,這天下不早就是你的了嗎?
然而,曹操卻明白他有著比入蜀更重要的事情。
十二月,曹操自南鄭返回,留夏侯淵守漢中。
五月,獻帝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以天子禮樂祭祀天地。
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
217年,三月,曹操重新與孫權締結姻親關系,確定了對吳的緩和政策。
四月,天子命曹操設立天子旌旗。
十月,天子命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以魏國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至此,曹操的配置與漢獻帝全部一樣了。
這便是對曹操而言,比入蜀更加重要的事。
奮斗了一輩子,他得把這份家業合法化,鞏固住。
并保證兒孫能夠接到。
如今的劉備也同樣如此,
他奮斗了一輩子了,他已經完成了“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家業合法化。
現在他需要完成第二步,鞏固住。
以及最重要的第三步,讓自己的兒孫能夠承繼住這份家業。
老頭今年已經五十五了。
入蜀這種放眼整個歷史都是高難度的工作,老劉實在沒有多余精力去折騰。
他現在更想做的是,讓自己的家業能夠穩住,傳承下去。
這一點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劉禪比歷史上的曹丕要接手的家業還要大。
而且曹丕的開國功臣都是夏侯曹等宗室,有天然的血緣紐帶。
而劉備開國,用的全都是異姓功臣。
這幫人和劉備一起奮斗,建立了利益關系網。
但從小養在深宮里的劉禪卻并沒有跟他們有更多往來。
此外,李翊奉行打擊世家大族的政策。
尤其如今國家政權趨于穩定,李翊改革后的刀斧,幾乎刀刀砍向世族。
這種提前宣戰的模式,
劉備也沒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完全戰勝世家大族的一天。
畢竟它已在漢朝橫行了四百多年。
未來的挑戰很艱巨,劉備現在能做的,就是為劉家后人鋪路。
現在確實是一個難得入蜀的好機會,但劉備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退朝后,劉備并未急著回宮歇息。
而是負手立于殿前,望著漸散的群臣,目光深邃。
他微微側首,對身旁侍立的小黃門吩咐道:
“去傳關興、張苞、趙統、許儀四人,至偏殿見朕。”
小黃門躬身領命,剛要退下,劉備又似想起什么,問道:
“李相何在?”
“回陛下,李相方才與荀先生一同出宮議事去了。”
劉備略一沉吟,頷首道:
“既如此,不必喚他了,去吧。”
不多時,關興、張苞、趙統、許儀四人依次入殿。
他們皆身著戎裝,英氣勃發,雖年紀尚輕,卻已顯名將之風。
“臣等叩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