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張紘來到亭中。
遠處港口帆影幢幢,商船往來如織,將交州特產運往四方。
“子綱,就在上月,蜀地又有使者來交州。”
“求購蔗糖百石。”
諸葛亮拿著竹簡在手里晃了晃,好似炫耀一般講給張紘聽。
“此乃本月第三批求糖使者矣。”
“子綱以為曹丕為何如此嗜糖?”
張紘略作思索,答道:
“聞魏王宮中糖品不絕。”
“蜀主曹丕尤愛西國葡萄、甘蔗原汁、石蜜、飴糖等甜物。”
“日飲數升,此乃口腹之欲耳。”
“非僅如此。”
諸葛亮微微一笑,將糖塊置于案上。
“來交州之前,亮夜觀天象。”
“知南方有物可以興邦。”
“今至交州,方知此物乃甘蔗也。”
園中芭蕉葉隨風輕擺,遠處傳來碼頭勞工的號子聲。
諸葛亮示意侍從取來地圖,鋪展于石案之上。
又喚張紘至近前,對他言道:
“子綱且看,交州地氣濕熱,適宜甘蔗生長。”
“自秦漢以來,此地糖業已有根基,只是未成氣候。”
“交州本是瘴氣之地,為歷代君王所棄之。”
“然亮來交州數年,以為此地大有可為。”
他手指劃過幾處郡縣。
“若能集民力廣植甘蔗,建坊制糖,其利幾何?”
諸葛亮有著非常開明的經濟觀。
天才之所以稱之為天才,就是他能夠因地制宜。
在蜀地,他能夠發展蜀錦產業。
然后為蜀漢打造了類似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蜀錦貿易。
為羸弱的蜀漢創造了大量的外匯,也為北方事業積累了資本。
如今,來到了更加窮困,更加偏僻的交州。
諸葛亮也并未放棄開發此地。
經過大量的實地考核,他認定此地適合發展糖類產業。
作為一個政治家,諸葛亮也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
要知道,漢朝的糖類產品,如曹丕最愛的石蜜可是當時的稀罕物。
曹丕曾下詔對群臣說:
“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乎?”
這其中的用意,其實是為了貶低吳國。
嘲諷南方之物并無稀罕之處,遠不及西域來的進口貨。
為了讓吳國長長見識,曹丕還特地給孫權送去石蜜五斛、鮑魚千枚。
以彰顯魏國財物之豐富。
事實上,在古代社會,糖類等甜食一直都是非常稀有的物資。
所以自古以來,飲食重甜的地區,那必然當時的富足之地。
這其實也蘊含了炫耀的意味。
比如“甘蔗劍圣”曹丕,就很喜歡吃這種能嚼出甜水的食物。
它也受到當時很多富貴公子們的喜愛。
更典型的例子其實是骷髏王袁術。
袁術愛糖如命,吃個飯都要拿蜜糖來拌飯。
這既是因為他喜歡吃糖,同時也是為了炫耀自己四世三公的貴族身份。
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糖類只有貴族才吃得起。
當時的甘蔗主產地就是交州。
但是交州不論是甘蔗產業亦或者是制糖業都沒有發展起來。
主要還是在這個重農抑商的社會,統治者永遠是農業優先,使其占據主導地位。
但諸葛亮的思想更加開明,尤其還有李翊在幽州發展的毳貨產業珠玉在前。
這便使得諸葛亮更加沒有了顧忌,一到交州便開始布局。
直到政權穩固,且勞動力、工具、工坊等底子打的差不多后,正式打算施行。
張紘聞言皺眉,沉吟道:
“使君欲興糖業,自是可取。”
“然為何偏要將糖銷往蜀地?”
“曹氏乃我大漢之敵,資敵以糖,豈非養虎為患?”
諸葛亮聞言大笑,羽扇輕點張紘肩頭:
“子綱只見其一,未見其二。”
“吾有數利,君且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