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計策雖好,只恐不易行。”
張紘雖然理解了諸葛亮的經濟戰思維。
但在他看來,只憑糖類傾銷蜀地市場,就想拿捏住蜀地的經濟命脈。
那是相當困難的。
但諸葛亮在交州這幾年,又豈是混混度日的。
只見他微微一笑,“子綱且隨我來。”
在諸葛亮的帶領下,一行人出了蒼梧城外。
一間新設的糖坊依河而建,水車轉動,帶動石碾研磨甘蔗。
坊內熱氣蒸騰,工匠們正將熬煮的糖漿倒入陶模。
待其冷卻后,便成晶瑩如冰的糖塊。
諸葛亮手持羽扇,領著長史張紘步入工坊,笑道:
“子綱,今日請君一觀我交州新制之物。”
話落,又對隨行而來的蔣琬、廖化、劉磐等一眾交州大員說道:
“公等齊來,可一并觀之。”
眾人環顧四周,見坊內工匠正在忙碌著。
糖漿翻涌,甜香四溢。
蔣琬不由贊嘆道:
“使君治交州短短幾年,竟已興此大業,實乃民生之福。”
諸葛亮微微一笑,自架上取下一小袋糖,取出幾粒分發給眾人。
“諸公且嘗之。”
張紘接過糖粒,見它潔白如雪,晶瑩剔透。
與尋常蔗糖大不相同。
他拈起一粒放入口中,頓時甜香滿溢,不由驚嘆:
“此糖甘美遠勝石蜜!使君,此乃何物?”
諸葛亮輕搖羽扇,道:
“此乃吾改良蔗糖所得,因其色白如霜,故取名‘霜糖’。”
作為一個發明家,來到了交州,發現此地有著制糖的工業潛力后。
諸葛亮便已有了改良原來石蜜的想法了。
他一直視李翊為榜樣。
想著,當初李翊以一手精鹽制法,壟斷市場,崛起于徐州。
如今,他又何嘗不能發明白糖,崛起于交州呢?
張紘細細品味,感慨道:
“昔年石蜜已是珍品,價比黃金。”
“而今此霜糖卻更勝一籌,若能行銷天下,必獲巨利!”
諸葛亮頷首,沉吟道:
“石蜜雖貴,但制法粗陋,甜味不純。”
“吾在交州反復試驗,終得此法。”
“可使蔗糖脫色提純,成此上品。”
眾人齊聲贊嘆:
“使君博學多才,竟連制糖之術亦能精研至此!”
“交州能得使君,實乃交州子民之福也。”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
“治國之道,在于富民。”
“交州地廣人稀,唯有興工商,方能富庶。”
“吾欲廣設糖坊,專產此霜糖。”
“然后銷往蜀地、江東,乃至海外諸國,必能得獲巨利。”
蔣琬點頭稱是,但又遲疑道:
“使君,此霜糖制法精妙。”
“可若貿然外傳,恐被他人學去,反失其利。”
諸葛亮目視遠方,緩緩道:
“……公琰所慮不無道理。”
“然精鹽乃國之重器,關乎民生軍需,故需封鎖其技。”
“而霜糖不同,它終究是享樂之物。”
“即便泄露制法,亦無大礙。”
張紘在一旁不解地插嘴問道:
“使君何出此言?”
“若蜀地魏人亦能制作霜糖,豈非自斷財路?”
諸葛亮微微一笑:
“子綱且細思——”
“霜糖雖可仿制,然其原料是甘蔗。”
“此物卻唯我交州盛產。”
“即便蜀人學會制法,仍需從我交州購蔗。”
“若天下糖商皆賴我交州供料,則我握其命脈,隨時可斷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