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屠戮百姓,筑尸為塔。”
“此等兇殘之輩,豈有信義可言?”
雍闿聞言,面色驟變,當即揮筆回書:
“愚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今天下三分,遠人惶惑,不知所歸!”
意思就是,我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現天下鼎立,卻有三種不同歷法在施用。
所以處在僻遠地方的人深為惶惑,不知歸附何方。
其桀傲不馴以至如此。
隨后,雍闿驅逐魏使,正式舉兵反魏。
然益州郡漢民多懼曹魏嚴酷刑法,響應者寥寥。
雍闿憂之,召眾商議。
“蠻王孟獲素有威望,若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
謀士李承進言。
雍闿沉吟道:
“孟獲野心勃勃,恐難為我駕馭。”
張紘卻笑道說:
“正因其有野心,方可利用。”
“如今大敵是曹魏,待攻克成都之后,再商議其余之事罷。”
對于張紘而言,他只希望南中亂成一鍋粥。
至于話事人是孟獲還是雍闿,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曹魏別好過就行了。
當夜,雍闿親赴孟獲營寨。
蠻王虎背熊腰,耳戴金環,見雍闿至,大笑道:
“雍公夜訪,莫非欲借我蠻兵乎?”
雍闿正色道:
“曹魏苛政,漢蠻皆苦。”
“今漢帝在洛陽,封我為益州太守。”
“若大王助我,當共分其地。”
孟獲瞇眼:
“漢人難信,空口無憑。”
“滇池以西五縣,盡歸大王。”
雍闿命人取來示意圖。
“某另贈鹽鐵三百斤,錦緞兩百匹。”
孟獲大笑:
“好!既然如此,獲便與雍公走上一遭。”
原來,孟獲早有反成都之意。
只是畏懼曹魏大軍,不敢輕舉妄動。
今見大勢而來,豈有不從之理?
“然夷叟部落尚未歸附,需用計說服。”
“待我明日說他一說。”
次日,孟獲召夷叟酋長,故作憂色道:
“朝廷欲征烏狗三百頭,胸前皆黑。”
“螨腦三斗,斫木三千根,每根須三丈長。”
酋長大驚道:
“大王所言當真,斫木最高不過兩丈,此非逼我等造反乎?”
孟獲嘆息曰:
“吾亦不忍見夷人遭難。”
“不如——隨我反了!”
夷叟們相視片刻,齊聲吶喊:
“反了!反了!”
三月十五,益州郡風云突變。
雍闿、孟獲聯軍分襲各城,曹魏官吏或死或逃。
滇池城頭,“漢益州太守雍”大纛高懸。
一石激起千層浪,南中大地風煙驟起。
牂牁太守朱褒得雍闿檄文,當即斬殺郡中魏官,舉兵響應。
越巂夷王高定亦聚蠻兵數萬,攻占郡治。
益州南部三郡盡叛,唯永昌太守呂凱仍閉城自守,未從亂命。
雍闿聞報,冷笑道:
“呂凱不識時務,當速除之!”
張紘擺手道:
“呂氏世代鎮守永昌,深得民心,強攻難下。”
“不若以檄文說之。”
遂提筆作書,遣使急送永昌。
永昌城,太守府。
呂凱手持檄文,指尖微顫。
堂下郡吏皆屏息以待。
呂凱緩緩展開絹帛,但見上面墨跡淋漓:
“天降喪亂,奸雄乘釁,天下切齒,萬邦悲悼。”
“.將軍世受漢恩,當率先效命,上報國家,下不負祖宗。”
“豈可俯首事賊,背本就末?”
左右人紛紛言道:
“雍闿不過借諸葛亮之勢,妄圖割據。”
“府君若從之,必為諸葛亮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