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必有短視之臣,以‘吳亡無礙’說惑王聽。”
“此輩多懷私心,或欲待吳滅而售主求榮。”
“以大王為階,自謀富貴。”
“若吳國傾覆,彼輩必勸王降齊,屆時大王欲為安樂公而不可得矣!”
“昔先王操,與劉備爭衡中原。”
“雖屢挫而志不衰,方有今日之蜀魏基業。”
“若當時稍存遲疑,焉得今日天府之國乎?”
“今吳魏唇齒,吳存則魏安,吳亡則魏危。”
“愿大王效先王之剛毅,拒群小之讒言。”
“若朝議難決,可先賜吳蜀錦、霜糖以示盟好。”
“臣八月底必星夜歸成都,為王畫策。”
“南中暑濕,惟愿大王珍攝圣體,勿過嗜甘味。”
“臣懿頓首再拜。”
曹丕讀完,沉吟良久,最終道:
“還是等太尉回朝,再議具體援助之策罷。”
然后納司馬懿之言,命人贈予吳使蜀錦、白糖,以示友好。
吳使雖然失望,但也只能謝恩告退。
待吳使離去后,曹丕心情似乎并未受此影響,反而興致勃勃地命人端上糖漿泡飯。
又取來蜜水、葡萄,大快朵頤。
他一邊享用甜食,一邊對群臣笑道:
“這白糖不僅味美,更能改善蜀地民生。”
“諸位當鼓勵民間多設糖坊,廣種甘蔗。”
然而,尚書趙儼卻憂心忡忡,上前勸諫:
“大王,甘蔗主產地在交州,我成都并不適宜種植甘蔗。”
“況且交州刺史諸葛亮乃是劉備心腹。”
“若他切斷甘蔗供應,我蜀地糖坊豈不全部荒廢?”
曹丕不以為意,笑道:
“交州也在發展制糖業,若他們不賣甘蔗,自己的糖業也會受損。”
“何況,我們還有蜀錦支撐,經濟應當無礙。”
說完,他又舀了一勺糖漿,拌入飯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群臣面面相覷,卻無人敢再勸。
……
淮南,壽春。
征南將軍府邸燈火通明。
時值盛夏,江淮之地已顯悶熱。
廳內諸將,卻顧不得燥熱,皆是目光灼灼地望著上首那位身著絳紫官袍的男子。
陳登立于廳堂中央的沙盤前,凝視著上面精細布置的揚州地形。
這位年過五旬的淮南總督,面容清癯,眼角細紋里沉淀著二十多年征戰的滄桑。
沙盤上,
代表吳軍的紅色小旗插滿了長江南岸,而代表漢軍的黑色小旗則密布于江北各要隘。
堂下諸將早已到齊,卻無人敢出聲打擾主帥沉思。
甘寧不耐暑熱,頻頻以袖拭額。
徐盛目光炯炯,緊盯沙盤。
蔣欽與周泰低聲交談,不時瞥向陳登背影。
終于,陳登轉過身來,面容沉靜如古井無波,唯有那雙深邃眼眸閃爍著難以捉摸的光芒。
“諸君久候了。”
陳登聲音清朗,抬手示意眾人入座。
甘寧性子最急,未及落座便高聲道:
“將軍召集我等,可是為伐吳之事?”
陳登微微一笑,卻不急于回答,而是目光掃過在座諸將。
徐盛穩重,蔣欽機敏,周泰勇猛,甘寧悍烈。
這些人皆是他多年栽培的心腹愛將。
“興霸且稍安勿躁。”
陳登緩步至主位坐下,“朝廷確有伐吳之意,然此事牽涉甚廣,非一時可決。”
徐盛拱手道:
“將軍,自陛下定都洛陽以來,已歷六載。”
“今曹魏困守益州,孫吳偏安江東,天下一統在即。”
“我淮南將士枕戈待旦多年,正當此建功立業之時,不可不爭。”
蔣欽趁勢接言:
“正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