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末水軍演練,我部戰船已能逆流直抵建業城下。”
“若得朝廷準許,必能一舉蕩平江東!”
堂內眾將聞言,皆露振奮之色。
唯有陳登神色依舊淡然,手指輕叩案幾,發出沉悶聲響。
“諸君壯志可嘉。”
陳登終于緩聲開口。
“……然滅吳之戰非同小可。”
”孫氏據江東已歷三世,根基深厚。”
“又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
“朝廷必慎選主帥,統籌全局。”
周泰拍案而起,大聲說道:
“何須他選?”
“將軍坐鎮淮南多年,熟悉江南地形,水陸戰法無不精通。”
“更兼將軍乃我朝開國元勛,除李相外,朝中誰人能及?”
此言一出,眾將紛紛附和。
他們跟隨陳登多年,皆十分敬重這位照顧下屬的長者。
陳登卻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神色。
“幼平此言差矣。”
陳登輕嘆一聲,“除李相外,漢壽公不也名重于世嗎?”
聞得“漢壽公”三字,眾人皆知是關羽。
而一想起關羽的名諱,在場諸將嘴角全都不自覺地抽動了一下。
遙想當年汝南之戰時,關羽持節督淮南諸軍。
其本意就是為了防止淮南軍尾大不掉,讓關羽過來消化軍功。
偏偏關羽當時的性格又過于古板,與淮南諸將起了沖突。
后來還是經由魯肅出面調解,此事在就此翻篇。
可翻篇歸翻篇。
淮南諸將是絕不會忘記,關羽專門空降過來搶他們風頭這一事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搶功,后來打荊州的時候,他們肯定能夠爭取到主攻的機會。
肯定不會讓諸葛亮當主帥,淮南軍給他當副手。
只能說一步錯,步步錯。
反正兩家的梁子是就此結下了。
這件事,至今仍是淮南諸將心頭的一根尖刺。
堂內霎時寂靜。
甘寧瞪大眼睛說道:
“將軍何出此言?”
“公久鎮江南,深諳水戰,壓制孫吳多年,江淮皆畏。”
“難道滅吳之事,朝廷還能另擇人選?”
難吶……
陳登嘆一口氣,起身踱步,寬袍隨動作輕擺、
“古來功高震主者,鮮有善終。”
“陳某追隨陛下多年,朝中又有李相這樣的好友相助,得以在淮南坐鎮二十余年。”
“如今我陳氏說是江南第一大姓也不為過。”
一般來說,
以前群雄割據,諸侯混戰之時,可以對地方大量放權。
州牧這個職位便是在這種背景環境下產生的。
而后來建立國家,政權逐漸趨于穩定,理論上應該漸漸收回地方的權力。
至少不能讓地方大員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以免培養出過于強大的勢力。
但劉備為了補償陳登,默許了他留在江南發展。
劉備也不是沒有想過把陳登留在中央。
因為你即便是離開故地,你的人脈關系依然存在。
就像李翊雖然到了洛陽當首相,但他在河北經營多年,是正兒八經的河北老大。
人脈網,門生故吏都在那兒。
不過陳登堅持要留在江南,一方面確實是不忍離開自己深耕多年的故鄉。
一方面他習慣了江南的生活習慣,在那里還能吃到各式各樣的海鮮魚膾。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陳登畢生的志向就是一統江南。
他在淮南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滅吳做準備。
靠著劉備的默許,以及朝中又有李翊這樣的重臣好友幫忙把關。
陳登這二十多年,已經發展成為了漢朝頂級的封疆大吏。
門生故吏已經超過了當年的袁術了。
他說他的陳氏是目前的江南第一大姓,并沒有吹牛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