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黃忠在前線真有個閃失,那南征軍士氣不立馬崩了嗎?
古人可是很迷信的,出征死主帥,非常不吉利。
更別說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了。
“那從河北軍、河南軍、青徐軍里面選呢?”
劉備刻意避開淮南軍,其心中所憂,溢于言表。
李翊沉吟半晌,緩聲道:
“青徐軍主帥是臧霸,他雖然也是功名赫赫,但恐怕很難讓五軍心悅誠服。”
“河南軍呢?”
“河南方經重創,本就不是伐吳主力。”
“讓河南軍當主帥,如何使眾軍士信服?”
“河北軍?河北軍有沒有可能?”
“河北軍也不是伐吳主力,況河南軍素來與河北軍不睦。”
“真讓河北軍當了主帥,河南人又有不高興了。”
河南軍河北軍的矛盾,是歷史遺留問題。
最早在袁紹手下,他底下的黨爭主要就是河南士人與河北士人的內斗。
后來曹劉盟軍伐袁,官渡一役,殺了近二十萬河北人。
當時河北人可以說是把河南人恨透了。
李翊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在河北慢慢站穩腳跟的。
又是給河北人免徭役、免田賦,又是以袁家女婿自居,討好袁氏門生故吏。
好不容易讓河北人接受了自己,接下來又爆發了一統中原的河南大戰。
當時曹賊這個畜生,大量強征河南民眾。
拿他們當炮灰,想著就算打輸了,也能夠摧毀河南的戰爭潛力。
這就導致河北人又殺了不少河南人。
只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聽到這兒,劉備上下打量一眼李翊,意味深長地問道:
“子玉,你有沒有想過重新出山呢?”
話落,又覺得用詞不當,改口道:
“或者說,你有沒有考慮過南征呢?”
李翊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我已經離開軍隊六年多了。”
“可你若是出戰,五軍必然心悅誠服。”
劉備一臉誠懇地說道。
作為內閣第一首相,凌煙閣功臣第一人。
李翊不論是功績、資歷、還是威望,都是群臣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更別提李翊人緣兒還很好了,跟大部分軍隊首領關系都錯的不錯。
縱然有那么幾個不服他的人,資歷擺在這兒。
你縱使有氣,也沒處撒。
李翊卻搖了搖頭,提醒劉備道:
“陛下似乎忘記了還有一人。”
劉備眉頭一皺,嘆氣道:
“愛卿說的是元龍吧。”
“元龍豪氣,天下聞名,朕亦甚愛齊才。”
“他又為朕守了二十多年的邊境,勞苦功高,朕是真的不想虧待他。”
“只是……唉!”
“你也知道,若只是陳元龍一人還好,朕必然能夠善了。”
“可在元龍背后,還有一整支淮南軍。”
“還有不計其數的江南人指著他吃飯。”
“這人牽扯的一多,事情就會變得復雜。”
“若牽扯的利益一多,事情就會變得嚴峻。”
“朕一直沒能收回江南的兵權,若再使元龍吃了這吞并江南的頭等功,只怕事情就會更加難辦。”
“一邊是兄弟,一邊是江山社稷。”
“朕夾在兩者之間,也甚是為難吶。”
一般像這種話,是不太好放在明面上說的。
劉備居然坦白說了出來,可見他是真的被逼急了,實在沒辦法了。
這才不得已,來聞訊李翊的意見。
其實真要說的話,河北勢力的威脅遠比淮南要大。
但李翊主動上交了河北的地方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