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也僅僅只是名義上的河北老大。
即河北的門生故吏,包括張郃這些河北將領都認他。
所以是名義上的河北老大。
但河北的地方權力,是已經被劉備收回中央的了。
現在就江南問題比較棘手,
陳登還保持著劉備當諸侯時期的“封疆大吏”特權。
以前群雄割據,諸侯混戰時,可以有“州牧”這種封疆大吏。
但現在王朝建立,這種封疆大吏就有點威脅中央集權了。
只不過江南還沒滅掉,不論是陳登還是劉備都可以不上交或不收回江南的大權。
同時,劉備自己也不想被后世人指責他卸磨殺驢。
所以江南之功,劉備不想讓陳登當主帥。
并非是討厭他,恰恰相反,劉備是真的想保護陳登。
不想讓他的風浪越卷越大。
李翊心領神會,近前低聲道:
“臣有一策,或可解陛下之憂。”
“講。”
“可在五軍之上,另設“五軍都督”一職。”
李翊手指在地圖上畫出一個無形的圈子。
“五軍統帥仍各領其兵,但重大決策需聽都督節制。”
“都督只管戰略大略,不干預具體戰術。”
“如此既可統一號令,又不至挫傷各將銳氣。”
五軍都督的設立,它有點類似于司馬昭定的滅蜀系統。
司馬昭滅蜀時,出動了四路軍馬。
雍州刺史諸葛緒,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鐘會,魏興太守劉欽。
這幾位將領彼此牽制,互不統屬。
而他們全部直接歸司馬昭指揮,沒有上下統屬關系。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杜絕某位將領缺乏監督,兵權集于一身的情況。
所以李翊提出設立五軍都督,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有一軍兵權太過集中。
劉備眼中精光暴漲,旋即恢復平靜。
“……五軍都督,好一個五軍都督。”
他起身踱步,錦袍下擺掃過青磚。
“那么依卿之見,何人可當此任?”
李翊深深一揖:
“此乃陛下圣斷,臣不敢妄言。”
殿內一時寂靜,只聞燭芯爆裂的細微聲響。
劉備忽然大笑,拍著李翊肩膀說道:
“既然是愛卿提出來的,自然得有愛卿你來擔任。”
“除了你以為,誰能鎮住五軍將領?”
李翊乃伏地而拜:
“臣蒙陛下厚恩,位居首相。”
“今國家有需,豈敢惜身?”
“若蒙不棄,愿效犬馬之勞。”
其實,李翊提出五軍都督一職,就是打算重新出山。
但這并不是說李翊要去前線打仗。
也不是說李翊要在后面微操。
正如李翊所言,他是直接節制五軍將領。
他只在大戰略、大方向上下達命令。
比如,讓你先打丹陽還是先打吳郡。
過江之后,哪一軍跟哪一軍負責配合,哪一軍跟哪一軍負責策應等等。
再比如,
如果哪個校尉級別的軍官犯了錯,那么該將領是沒資格直接殺他的。
必須先提前報到李翊這兒,由李翊決出具體的處置辦法。
至于其他細節上的東西,都是將領們自由發揮。
具體怎么打,也全靠將領本人。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非常好的消化滅吳的軍功。
不會讓某一家獨大,包括李翊本人。
畢竟他也沒有真的上前線指揮。
只是在后方,對軍隊的大戰略提供一些方針上的建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