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他深吸一口氣,強壓怒火:
“國相所言極是……本王……明白了。”
諸葛瑾見他冷靜下來,欣慰道:
“殿下只有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才是成大事之基。”
劉永望向殿外漸沉的暮色,眼中光芒晦暗不明。
他忽然問道:
“聽聞國相也曾去過東吳,不知你對此次伐吳之戰怎么看?”
“我漢軍有幾成勝算?”
諸葛瑾神色一凜,謹慎答道:
“吳主孫權雄才大略,陸遜等皆當世良將。”
“我去之時,那里還是一片沼澤遍地的荒地。”
“如今吳地已被孫權開發成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強盛之地了。”
“足見孫權,雖然進取之才不足,但守土之能有余。”
“滅吳之戰,不會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輕松。”
“不過……”
諸葛瑾話鋒又一轉。
“然陛下英明神武。”
“朝中上有良相,下有名將,我大漢又據中國之富。”
“要滅吳國倒也不難。”
劉永冷笑一聲,不知何故,竟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
“若勝,我不過是錦上添花。”
“可大軍若是敗了……”
他忽然壓低聲音,“國相,若淮南軍有失,梁王當如何?”
諸葛瑾大驚:
“殿下!此話可亂說不得。”
“……哈哈哈,國相勿憂,孤不過隨口一問罷了。”
劉永擺了擺手,臉上已恢復平靜、
“不過話又說回來,孤要是記得不錯。”
“朝中彈劾淮南軍的大臣不在少數吧?”
“先生您總是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若孤占在大多數人那邊,這不僅僅是多助,更是為父皇除去一憂不是嗎?”
秋風穿堂而過,卷起詔書一角,似有無形之手在翻動命運的篇章。
年輕的魯王眼中,野心如野火般燃燒。
諸葛瑾心尖兒一跳,忙小聲提醒這位年輕的王爺。
“可是殿下不妨仔細想想。”
“為什么朝中那么多人彈劾淮南軍,陛下又為何遲遲不對淮南軍動手?”
“只有強大之人,才會招來他人嫉妒。”
“只有強大之人,才會讓主上忌憚。”
“陳元龍能在淮南鎮守二十多年,其若當真是那么好拿捏的,又豈會招來那么多人的彈劾?”
“何況,攻取江南,乃是陳元龍畢生志向。”
“他可不會允許此次作戰失敗的。”
“再者說,李子玉此人從不犯錯,您可千萬別在他面前耍心眼子啊。”
諸葛瑾苦口婆心勸解劉永。
他自己內心也是叫苦不迭。
這位小王爺到底是太年輕了,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場滅吳之戰意味著什么。
這一戰,又會把多少人給卷進去。
你道諸葛瑾真怕劉永會誤事嗎?
他完全不怕,
因為沒那個能力,知道吧!
他是怕這位王爺犯蠢,到時候陛下降罪下來,把他也給牽扯進去。
本來自己的弟弟諸葛亮已經被貶到交州去了,他們家族再出一個“政治犯”。
那瑯琊諸葛氏,在大漢就真的抬不起頭了。
不過好在諸葛均去了梁國,諸葛家還押了一注。
“……均弟,希望你能善輔梁王罷。”
諸葛瑾嘆了口氣,背著手,幽幽地望著遠方。
……
梁王宮內,劉理正在后園習劍,忽聞侍從來報。
“殿下,朝廷使者至,言有圣旨!”
劉理收劍入鞘,拭去額間細汗:
“更衣,正殿接旨。”
片刻后,劉理身著親王禮服,肅立于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