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此言,是在為孟起開脫?”
“臣不敢。”
李翊從容應答,“臣只是據實而言。”
“關中地廣人稀,司馬懿以遷民為策,意在削弱我軍根基。”
“馬將軍雖勇冠三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此非其不能戰,實乃形勢使然耳。”
殿中諸臣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龐統輕捋長須,補充道:
“李相所言極是。”
“司馬懿此舉,意在長遠。”
“關西百姓被遷,我軍糧餉兵源皆受影響。”
“此消彼長,不可不察。”
劉備神色稍霽,嘆道:
“子玉當初勸朕勿使孟起獨鎮關中,朕未納良言,致有今日之失。”
他起身離座,竟向李翊拱手一禮。
“朕悔不聽卿言。”
群臣見狀,無不震動。
李翊連忙跪伏于地:
“陛下折煞微臣!臣不過盡本分而已。”
“馬將軍忠勇無雙,此番失利,實乃臣等謀劃不周之過。”
劉備扶起李翊,感慨道:
“卿之高義,朕心甚慰。”
隨即轉向眾臣,“馬超雖有失地之責,然念其多年征戰之功,朕決定不予責罰。”
“但調回洛陽聽用。”
“不足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
這才明白,原來君臣二人又是在那里一唱一和。
劉備不打算治馬超的罪,既是因為喜歡他,也是因為這是自己的功勛老將。
劉備不想打壓老臣。
既然,一把手和二把手都發話了。
眾臣又豈會不識時務?
于是齊聲道:
“陛下圣明!”
待眾人歸位,李翊再次出列:
“……陛下,臣有一慮。”
“司馬懿既得關西人口,必不會坐守漢中。”
“以臣觀之,今冬雪落之前,魏軍恐將大舉北犯。”
劉備眉頭一皺:
“今冬?江南戰事正酣,恐難速決。”
“若兩線作戰,我大漢雖國力強盛,長久下去,恐也難吃得消。”
“正是如此。”
李翊神色凝重,“故臣請陛下早作決斷,選派良將鎮守西北,以防不測。”
劉備環視殿中:
“諸卿可有薦才?”
一時間,殿中寂靜。
西北局勢復雜,
既要面對司馬懿這樣的勁敵,又要處理民族關系,非大才不能勝任。
良久,李翊再次開口:
“臣舉一人,可當此重任。”
“哦?”
劉備目光炯炯,“卿欲舉何人?”
此時,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了李翊身上。
而得到李相爺保舉的人,肯定是能力十分出眾的。
最為重要的是還有相爺的擔保,那更加是名利、財力的雙豐收。
就在眾人的注目下,李翊神色堅定,持笏出列。
聲音洪亮,朗聲從嘴里吐出七個字:
“交州刺史諸葛亮!”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