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先是掠過極大的詫異,隨即化為深深的凝重。
“吳人……竟敢渡江反撲?”
徐盛身側副將失聲驚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渡江一戰,吳國的精銳幾乎死傷殆盡,大批老將戰死。
當時,若非陳登擔心登陸的部曲可能被圍殲,才不得不下令撤回江北。
重新組織大規模渡江,否則吳軍早被打光了。
現在眾人皆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他們居然真的敢主動過江來挑戰漢軍。
要知道,漢軍的主力可都在江北啊!
徐盛面色沉靜,心中卻波瀾驟起。
“彼眾我寡,數倍于我。”
“其勢雖疲,然困獸猶斗,不可輕攖其鋒。”
他迅速觀察地形,己方地處平緩,不利堅守。
而吳軍正從灘頭壓來,已成半圍之勢。
“將軍!吳賊圍上來了!”
斥候飛馬來報,聲音急促。
徐盛環視左右,見麾下將士雖未慌亂。
卻皆面露懼色,知不可力敵。
不錯,吳軍登岸送死雖是好事兒。
可偏偏是徐盛這一支三千人的偏師可遇著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軍的絕地反撲還是不可小覷的。
何況敵軍數量十倍于己。
徐盛目光一閃,已有決斷,沉聲道:
“眾將士聽令!吳軍勢大,暫避其芒。”
“吾意,許降以緩其兵。”
“待陳征南大軍至,里應外合,可破賊矣!”
“如此,方能保全我等,亦不負征南之托!”
眾軍士聞言,雖覺屈辱。
然見敵軍漫野而來,亦知這是唯一生路,紛紛應諾。
徐盛即刻下令,收縮隊伍,退入一旁臨時構筑的簡陋營寨。
高懸白幡,遣使至陳脩軍中請降。
吳軍陣中,見漢軍未戰先降,部分將佐面露喜色。
軍師全琮卻蹙眉急步至陳脩馬前,諫道:
“陳將軍!徐盛此人,非怯戰之輩!”
“今忽請降,必是兵少懼戰,行緩兵之計。”
“欲拖延時日,以待陳登主力!”
“我軍當趁其勢孤,急攻破之。”
“速斬此部,以振軍威!”
“若遲疑,待漢軍大至,悔之晚矣!”
陳脩騎在馬上,望著那座看似孤零零的漢寨,心中亦是疑慮。
然此刻他心中所慮更遠。
沉吟半晌后,他搖頭嘆道:
“全軍師所言雖然有理,然徐盛部不過疥癬之疾。”
“真正大敵,乃陳登所率漢軍主力!”
“我輩渡江,所求者,乃與彼決一死戰!”
“若與此偏師糾纏,勝負未分之際,漢軍主力掩至。”
“我軍銳氣已墮,何以當之?”
“兵法云‘一鼓作氣’,豈可因小失大?”
“彼既請降,我便受之,量其區區三千人,亦不敢遽爾反覆!”
他不顧全琮苦勸,竟接受了徐盛的投降。
只留少數兵丁監視降軍,自率大軍主力。
繼續向北推進,尋求與漢軍主力決戰。
然而,吳軍渡江的消息,早已如插翅般飛報至漢軍主帥陳登處。
陳登聞報,不驚反喜:
“孫韶無人至此耶?竟派孤軍渡江送死!”
“此天賜良機,殲其于北岸!”
他即刻升帳,號令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