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耕牛珍貴,難以足數。”
“何至于連足夠的羊只都湊不齊?莫非其中有何隱情?”
麋竺苦笑一聲,拱手解釋道:
“陛下明察秋毫。”
“然……然京城中消費羊肉者,多為權貴富戶、官宦之家。”
“自……自相爺推廣那‘餃子’之食后,冬日食羊之風更盛。”
“民間羊只,多集中于彼輩手中。”
“或蓄于其莊園,或售于市井奢店,價高而流散。”
“朝廷若驟然征收如此巨量,無異于與民爭利,強奪豪取。”
“恐……恐于陛下圣名有損,亦易生事端。”
他話語委婉,卻點明了問題的核心——
肉食資源大多流入了富裕階層,朝廷若強行征調,必觸犯各階層利益。
這也會破壞劉備“仁君圣主”的形象。
劉備聽罷,默然片刻。
他自然不愿行此有損聲望之事,于是將目光再次投向李翊,語氣中帶著倚重與期待。
“……子玉,開通與北方互市,引入牛羊,此策本是你力主推行。”
“如今牛羊多散于民間,朝廷反而不易籌措。”
“此事,還需你拿個主意。”
李翊沉吟半晌,方才緩緩開口:
“陛下,子仲所慮,不無道理。”
“強征確非上策。”
“為今之計,唯有雙管齊下。”
“其一,即刻行文河北各部刺史。”
“命其無論如何,優先湊集一批牛羊。”
“火速南送,以解燃眉之急。”
“能得多少,便算多少。”
麋竺在一旁補充道:
“然陛下,首相,即便河北盡力,恐也難以湊足所需之半數。”
李翊點頭,目光轉向另一側一直靜聽的左相兼太傅魯肅:
“子敬,依你之見。”
“這剩余缺口,該當如何填補?”
魯肅捻須沉思,片刻后道:
“中原既不足,唯有再向塞外求購。”
“只是……”
“近年北地冬寒酷烈,聞說草原之上,牛羊凍斃者甚眾。”
“更有一慮……”
他語氣轉為凝重,“鮮卑首領軻比能,近年來漸露驕狂之態,不復往日恭順。”
“去歲乃至今歲,已屢次擅自抬價。”
“甚至中斷交付,破壞昔日訂下的期貨條約。”
“向其購羊,恐非易事。”
李翊接口道:
“子敬所言,我亦知曉。”
“軻比能小動作不斷,其心叵測。”
“然其部族龐大,牛羊數量仍是諸胡之冠。”
“此前其違約之事,因規模不大,且慮及大局,已被我暫且壓下。”
“如今軍需緊急,或許可再派能言善辯、熟知胡情之干員。”
“持重金前往交涉,曉以利害,或能購得一批。”
劉備聽罷,覺得此策可行,當即拍板:
“既如此,便依子玉之策。”
“先令河北盡力籌措,同時遣使北上,與鮮卑交涉購羊。”
“子玉,你看派何人前往為宜?”
李翊早已思慮妥當,即刻回道:
“臣舉薦商部侍郎甄堯。”
“甄侍郎多次經辦與北方互市,熟知胡情物價。”
“且為人機敏,善于斡旋,堪當此任。”
“準!”
劉備頷首,“即刻擬旨,令甄堯準備,克日北上!”
“務必盡快將牛羊之事落實,前線將士,等不得太久!”
“臣,遵旨!”
李翊與魯肅、麋竺一同躬身領命。
旨意迅速傳出,一路發往河北,一路發往商部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