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馬岱相視愕然,繼而拜服:
“都督賞罰分明,末將心服口服!”
不過旬日,諸葛亮頒下新政——
官吏考績以墾田、治安為要;
軍中實行分班輪屯;
又設檢舉箱于四門,許民投書言事。
不過兩月,雍涼氣象果然一新。
或有老吏私語:
“諸葛公明察秋毫,真可謂吏不容奸,人懷自厲。”
轉年開春,渭水兩岸盡是屯田兵士。
諸葛亮親至田間,教兵民制作龍骨水車,又引進交州發掘的稻種。
是歲關中風調雨順,夏麥豐收在望。
消息傳至洛陽,朝廷上下皆喜。
然消息亦傳至成都,魏國丞相司馬懿聞之,憂形于色。
是夜,司馬懿召心腹鄧艾、張嶷密議。
“諸葛亮才識過人,齊國所倚重也。”
司馬懿將密報擲于案上,憂心忡忡地說道:
“其在關中屯田,若站穩腳跟,則隴右糧草無憂。”
“屆時我大魏再想北伐可就難了。”
微微一頓,司馬懿又道:
“今諸葛亮立足未穩,若不擊之,待其根深蒂固,則悔之晚矣。”
“吾已得大王密旨,許我便宜行事。”
隨即傳令:“點兵三萬,兵出散關,直取陳倉!”
魏軍晝夜兼程,不過十日已至散關。
守關漢將王雙見魏兵勢大,急閉關門,飛馬報往長安。
諸葛亮得報時,正在督造連弩。
他覽畢軍報,神色如常,只對左右笑道:
“司馬仲達來得正好。”
隨即傳令:
“命馬岱率精兵五千增援陳倉,王雙據關死守,不可出戰。”
又喚李嚴至:
“可將熟了的糧食,盡速收割,悉數運入城中。”
“渭南屯田區實行清野,勿資敵糧。”
李嚴諫道:
“都督,渭南屯田乃我軍心血,方有起色,豈可自毀?”
諸葛亮正色道: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司馬懿此來,意在毀我屯田。”
“若固守田畝,正墮其計。”
“今暫避其鋒,待其糧盡,必自退矣。”
果然司馬懿兵臨陳倉,見漢軍守備森嚴。
城周田野皆空,無處就食。
魏軍遠來,糧草不繼。
攻城十余日不克,士氣漸沮。
這日,司馬懿登高觀城,見陳倉城上漢軍旌旗嚴整。
城外田野雖空,遠處渭水兩岸渠堰縱橫,顯見屯田已成規模,不覺嘆道:
“諸葛亮真天下奇才!”
“不過半載,竟使關中復現生機。”
“若假以時日,必成吾心腹大患。”
鄧艾在側,獻策道:
“……丞相勿憂。”
“某觀其水道布置,已有破之之策。”
司馬懿挑眉,問:
“士載有何高見?”
鄧艾指畫道:
“齊軍屯田皆賴渭水。”
“若上游筑壩斷水,則其屯田不攻自破。”
“待其渠堰干涸,我再決壩放水,又可水淹齊軍。”
司馬懿頷首,喜道:
“……此計大妙。”
“然需長期經營,非旦夕可成。”
“今我軍糧將盡,不如暫退,來日再圖。”
此次出兵,本就是司馬懿的一次試探。
他就是想趁諸葛亮剛到關中,還沒立穩腳跟,威服人望之際,看能不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但諸葛亮遠比他想象的要穩。
就連渭南的田畝說毀就毀,其操作之穩妥,遠超乎司馬懿的想象。
而司馬懿此役也并未做好長久作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