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隨孫討逆將軍創業之時,何曾想過會有今日!”
“因為記得伯符將軍,才更不能讓他苦心經營的江東兒郎枉死。”
孫韶解下都督印綬輕放案上。
“我欲開城,諸君若不愿降,可斬我首級以明志。”
燭芯爆出火星,映得眾人臉上淚痕閃爍。
最終有一名將校,率先擲劍于地:
“末將……愿從都督。”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很快,其他將領們也紛紛跪地表示愿從。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其實吳人早就打不下去了。
別說百姓了,即便是吳軍高層將領都不知死了多少。
孫韶所部,已經看不到幾員老將了,全都戰死了。
如韓當等命大的老將雖然還活著,但看著大勢所趨,自己卻也是無能為力。
翌日黎明,
宣城門樞轉動聲驚起群鴉。
孫韶白衣負荊,懸印于頸,率七萬吳軍列隊出城。
細雨中的漢軍陣列如黑云壓境,忽然陣前分開一騎。
青袍文士策馬而來,腰間玉玨叮當相鳴。
“孫都督何至于此耶!”
陳登校舍滾鞍下馬,親手解其縛。
瞥見吳軍士卒蒼白面色,嘆道:
“江東子弟竟憔悴若此?”
孫韶面頰抽搐:
“敗軍之將,慚愧無地。”
陳登卻大笑挽其臂:
“將軍來投,真可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
壓低聲音:
“只是不知城中存糧尚余幾何?”
“僅夠三日。”
“哦?”
陳登眉梢一揚,“可朱將軍明明跟我說的是,可支三月。”
孫韶耳根通紅,嘆道:
“我們得到的情報,確實應該有三月。”
“但不知為何到了宣城之后才發現,城中糧秣確實僅可支度三日。”
“將軍若是不信……”
“非也非也。”
陳登解披風覆其肩,“登在想,若讓七萬健兒飽餐三日,可能拿下蕪湖關?”
吳軍陣中霎時騷動。
孫韶猛然抬頭,問:
“將軍欲令我部為前驅乎?”
“非是疑將軍。”
陳登指尖劃過雨中旌旗,“只是我軍連日征戰,已經相當疲敝,還需賴將軍虎威。”
孫韶暗想,漢軍與吳軍連日作戰。
漢軍疲憊,吳軍又豈會不疲憊?
更別說吳軍一直在餓著肚子打仗了,條件比漢軍艱難的多。
陳登顯然就是單純想流吳人的血,且覺得自己初降不可信。
想讓自己遞上一份投名狀罷了。
孫韶瞳孔驟縮。
良久,閉目苦笑道:
“登船燒楫,豈有回頭之理。”
“然請將軍允我三事:”
“不殺降卒,不焚糧倉,不戮婦孺。”
有漢軍將領聽到這話,都在那里冷笑。
他們心想你孫韶,之前強征兵,搶吳地百姓糧食。
害死了不知多少吳人。
現在又來假惺惺,裝什么好人?
“此本大漢王師應有之義!”
陳登擊掌喚來軍需官,“即刻宰牛百頭,酒甕悉數啟封!”
當肉香彌漫雨幕,餓得瘦骨嶙峋的吳軍士卒竟有不少跪地痛哭。
甚至有將校捧著粟飯對孫韶哽咽道:
“末將方才聽說,漢軍糧草竟有三成是購自江東豪強……”
“現在明白為何我軍總是斷糧了?”
孫韶苦笑咽下粗糲飯團。
“傳令:飽食后即刻整軍——”
“我們要當漢軍先鋒了。”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