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紛紛跪請,聲震殿宇。
孫權見狀,知眾怒難犯,卻又不甘受制于臣下。
忽拍案而起,厲聲道:
“孤統江東數十載,豈不知治國之道?”
“外敵當前,卿等不思退敵之策,反欲清君側,是何居心!”
于是,當即傳令道:
“禁軍統領孫靜聽令!”
“即刻調集全城禁軍三萬,嚴守宮禁九門。”
“無有寡人手諭,任何人不得擅動!”
孫權并非全部梭哈了。
他還有最后的底牌。
那就是保衛首都建業的三萬禁軍。
這禁軍由孫權叔父孫靜統領,受孫權直接管轄。
算是孫權留給自己的退路。
就像歷史的赤壁之戰,孫權也沒有把軍隊全部交給周瑜一樣。
他手上依然留了禁軍,為得就是方便將來跑路。
一聲令下過后,
甲士涌入朝堂,刀劍森然。
群臣見狀,無不色變。
張昭仰天長嘆道:
“大王執迷至此,江東休矣!”
孫權既掌軍權,稍緩語氣道:
“今漢軍壓境,卿等可有良策?”
張昭黯然道:
“孫韶熟知我軍布防,齊軍不日即至。”
“建業倉促難守,唯有……棄城。”
話落,朝堂頓時嘩然。
侍中鄭泉急道:
“不可!建業乃吳之國都,豈可輕棄?”
陸遜族弟陸瑁爭辯道:
“不如退守會稽,憑山海之險據守。”
“齊軍大軍至此,遠來辛苦,必不能久持。”
“待其退后,再設法收復失地。”
未待說完,是儀插言道:
“會稽偏遠,不如退守吳郡,據太湖之利。”
眾人爭執不下。
孫權默然良久,忽道:
“富春乃孤之祖地,山環水繞,可守可退。”
“即日遷都富春!”
張昭驚道:
“大王!遷都事大,豈可倉促決定?”
“且百官家眷皆在建業,此事是否先從長計議?”
孫權冷笑一聲:
“正是要速決,否則等齊軍兵臨城下,爾等怕是要取孤首級獻與陳登了!”
孫權又何嘗看不出來,百官之中,已有不少人有投漢的心思了?
若非孫權留了底牌,將禁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么百官中將會有不少人,將自己給出賣陳登!
隨即,孫權下令:
“禁軍聽令!即日起,遷建業庫府所有財物糧秣。”
“宮中妃嬪、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一律隨駕遷都。”
“敢有違抗者,以叛國罪論處!”
命令一下,滿朝愕然。
是儀顫聲道:
“大王此舉,豈非是要挾持群臣?”
孫權漠然道:
“卿等既為吳臣,自當與孤同甘共苦。”
“莫非有人已生二心?”
當下無人敢再異議。
禁軍即刻行動,封庫府,閉城門,強遷百官。
建業城內頓時哭喊震天。
禁軍挨家叩門,催促百官整裝。
張昭府中,老臣對家人嘆道:
“吾主本是少年英才,英雄一世。”
“奈何如今會變成如此?究竟是何人造成的,老夫也不知。”
“老夫只知一件事,今行此下策,恐難再見江東父老矣。”
而是儀被禁軍“請”出府邸時,則是仰天泣道:
“不意東吳基業,竟以如此收場!”
城內亂作一團,官船擠滿江岸。
有官員欲潛逃歸家,皆被禁軍攔截。
一文人怒斥押送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