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闖帳哭諫:
“大王!強遷百官,必失人心!三思啊!”
孫權冷面相對:
“子布老矣,不知時事。”
“今若留人在此,明日即為齊軍內應。”
遂命禁軍“護送”張昭等眾回營。
是夜,雨中開拔。
禁軍持刃押解,百官拖家帶口,踉蹌而行。
有官員試圖逃跑,皆被捉回,當眾鞭笞。
一老臣悲嘆:
“不意孫仲謀英雄一世,末路竟如董卓!”
另一人低語:
“噤聲!欲招殺身之禍耶?”
雨中行列蜿蜒如長蛇,哭聲與風雨聲交織。
孫權乘馬監押,面色鐵青。
吳國太車駕行經其身側,掀簾嘆道:
“吾兒此舉,恐失江東最后人心。”
孫權默然良久,答曰: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待他日重振江東,彼等自然明白孤之苦心。”
行至天明,溫縣城郭在望。
江邊船塢果然尚有大小船只數十。
孫權稍露喜色,對闞澤道:
“德潤此策大善!”
眾人抵達溫縣,但見城郭巍峨,港口舟楫如云。
溫縣縣令率僚屬出城十里相迎,跪拜道:
“臣等恭迎大王駕臨!”
孫權扶起縣令,溫言道:
“卿等守土有功。”
遂命取金帛厚賞溫縣官員。
入城途中,
但見市井繁華,商鋪林立,港口桅桿如林。
儼然東南一大都會。
孫權不禁感嘆道:
“孤向重造船之業,不意溫縣繁華至此!”
由于溫縣有著天然的良港,加之孫權此前十分重視發展造船業。
便使得地處會稽東南,遠離戰火的溫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宴席間,孫權問縣令:
“城中存糧幾何?”
縣令答曰:
“府庫存糧可支三月。”
“本地漁民多出海捕魚,日獲鮮魚數以萬斤計。”
孫權沉吟片刻,道:
“取半數存糧,混以鮮魚,犒賞三軍。”
周胤諫曰:
“大王,存糧可備不時之需,盡數犒軍恐……”
孫權擺手道: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策。”
“軍心不穩,縱有一座糧山又有何用?”
又密囑周胤道:
“先飽將士,次及百官,最后才及其家眷。”
周胤心領神會道:
“臣明白,軍心為先。”
次日,軍中炊煙裊裊,米香魚鮮之氣彌漫全城。
將士們久饑得飽,皆歡呼萬歲。
而百官及其家眷所得膳食,雖不及軍隊豐盛,亦足果腹。
孫權登城巡視,見漢軍遲遲未至,溫縣富庶遠超預期,不禁動心。
召張昭、闞澤等議:
“溫縣城堅糧足,舟楫便利。”
“孤欲暫都于此,卿等以為如何?”
張昭諫曰:
“大王,溫縣雖富,然距齊軍太近。”
“若其大舉來攻,恐難久守。”
闞澤卻道:
“臣觀地勢,溫縣背山面海,確可暫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