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一隊羽林衛護著三頂官轎往相府方向而去,百姓紛紛避讓。
“看,那就是新科三甲。”
荀閎指著樓下,“往相府去了。”
王凌瞇起眼睛:
“相爺動作確實快,想做什么就立馬去做。”
“確實是雷厲風行。”
羊衜聞言,展顏笑道:
“……不過這樣也好。”
“且讓寒門子弟去江南碰碰釘子,待他們碰得頭破血流。”
“自然要求助我們這些地頭蛇。”
幾人相視而笑,舉杯共飲。
窗外夕陽西下,將洛陽城染成一片金黃。
這新推行的科舉制度,正如這落日余暉。
看似絢爛,卻不知能否照亮明日的大漢江山。
而在醉仙樓對面的一家小茶館里,幾個布衣書生也在熱議。
“姜維奪冠,實乃我寒門子弟之幸!”
一個青衫書生激動地說。
“正是!從此我輩有了晉身之階,不必再仰仗世家舉薦了。”
另一個人接口道。
角落里,一個老者幽幽嘆道:
“只怕世家大族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啊……”
“是啊,聽說朝中也有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
“尤其是一些老臣,都覺得陛下這么做,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是因為李相爺連續下放了數名官員,才堵住了悠悠之口。”
“……誒,可不能亂說,當今圣上可是圣主明君,宅心仁厚的君子。”
“他老人家是絕不會虧待功臣的,一定是那些功臣自己狂悖不法才被下放的。”
“陛下是不會出錯的。”
夕陽漸沉,洛陽城中,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科舉取士的新政,正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這新生的季漢朝廷中,蕩開層層漣漪。
……
話分兩頭,
洛陽皇宮內,梅花初綻。
劉備在暖閣召見李翊。
爐火正旺,茶香裊裊。
但天子的眉宇間卻凝著化不開的憂思。
“子玉啊,”
劉備輕撫茶盞,目光深遠。
“今年有兩件大事,卿可知是哪兩件?”
李翊紫袍玉帶,躬身應答:
“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劉備凝視著跳動的爐火,幽幽說道:
“其一,江南已定。”
“陳元龍撫定有功,但在前線手握二十萬大軍,令朕寢食難安。”
他抬眼看向李翊,“卿先前總說先以戰事為重,后又言待江南撫定再議。”
“如今江南已平,卿可不能再找借口推脫了。”
李翊面色平靜,輕啜一口茶,從容道:
“陛下尚未說第二件大事。”
“其二么……”
劉備嘆息一聲,“今年要全國推行科舉,包括新定的江南。”
“然去年分地試點,已遭不少阻力。”
“今年全面推行,恐更難矣。”
李翊挑眉,“有何阻力?”
“朝中老臣多反對科舉,其中不乏隨朕多年的舊部。”
劉備語氣沉重,眉宇間一川不平。
李翊冷笑:
“這些不聽話的老臣,臣不都已幫陛下處理了么?”
劉備眉頭緊擰,搖了搖頭,長嘆道:
“……正是卿一次處置得太多了。”
“這些人跟了朕很多年,對朕也算忠心耿耿。”
“你一下把他們全罷免了,這……唉!”
“朕可不想后人說朕是個刻薄寡恩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