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至此處,
李翊命人抬上一塊大木板,上面已繪制好江南地形圖。
“諸位請看,”
他指著地圖道,“江南各地,地形不同,水土各異。”
“江北多平原,宜種麥粟。”
“江南多水田,宜植稻米。”
“山區宜茶,水濱宜漁。”
“若不分情形,一概而論,豈不謬哉?”
眾官員紛紛圍上前來,但見地圖上標注詳細。
何處宜種何物,何處需修水利,皆一目了然。
眾人驚訝之余,轉而是一種恐懼!
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
李相爺才來江南幾天,居然能把本地農事專研調查到這種程度!
他到底是什么工作效率,又是什么工作量?
他底下的人,辦事效率又得是有多高才能在這幾天完成這種程度的工作?
傳聞中的李相爺,簡直恐怖如斯!
李翊的話還在從高臺上傳來:
“來江南之前,本相便已命人編纂《江南農事策》。”
“巡縣這幾日,也精神加以修訂完善。”
“上邊詳細記載了各地適宜作物、種植時令、水利修治等事項。”
“諸君回任后,當依此施行。”
此時,
忽見一老農打扮者從人群后擠上前來,撲通跪地:
“相爺!小民有話說!”
侍衛欲阻攔,李翊擺手止住:
“老丈請起,有話但說無妨。”
老農泣道:
“小民乃蕪湖縣農人。”
“去歲縣衙發放新稻種,說是高產,卻不教種植之法。”
“結果顆粒無收,全村幾乎絕糧!”
李翊面色凝重,轉向眾官:
“可見否?這便是盲目助農之害!”
“優助、精準助農,不僅要發良種,更要教良法!”
話落,隨即下令道:
“即刻選派農事專家,分赴各縣。”
“不僅發放糧種,更要教授種植之術。”
“另設農事咨詢處,百姓有疑皆可詢問。”
眾官員紛紛記下,有人忍不住贊嘆:
“相爺思慮周詳,實乃江南百姓之福!”
講話持續至午后,李翊毫無倦色,反越發精神。
從選種育苗,到水利修建。
再到糧食儲存,一一詳細講解。
最后,李翊為此次講話,進行總結:
“農事乃國之根本,江南又乃糧倉重地。”
“諸君今日所學,當時時謹記。”
“三月后,本相將遣人巡查各地農事。”
“成效顯著者賞,敷衍了事者罰!”
此次會議,李翊著重強調恢復江南農事的問題。
以智慧的力量助力農事發展。
只有這樣,百姓的日子才會過得更好。
才不會再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眾官員齊聲應諾,聲震江天。
散會后,眾官員仍圍在地圖前討論不休。
有的互相抄錄筆記,有的則向隨行農事專家請教。
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是真心的,但在李相爺面前,他們就是“真心”的。
是夜,濡須口驛館燈火通明。
各地官員紛紛起草助農方案,派人送回本縣施行。
而李翊的《江南農事策》也被爭相傳抄。
一夜之間,江南農事振興之策,已悄然啟程。
江月無聲,照著這個正在慢慢蘇醒的江南。
李翊獨立江頭,遠望萬家燈火,心中已有新的籌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