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強求,自然懾服。
不必言語,自有千鈞。
直到此刻,李治才明白——
你老子永遠是你老子,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李翊講話持續兩個時辰,從民生疾苦講到為官之道。
從戰禍創傷講到重建之策。
臺下諸人無不全神貫注,就連江風似乎也收斂了聲息。
講話畢,李翊方轉向眾將,溫言道:
“……諸位將軍來得正好。”
“江南新定,軍政大事,還需諸位鼎力相助。”
陳登連忙起身:
“……相爺教誨的是。”
“末將等近日確有所懈怠,還請相爺恕罪。”
李翊擺手笑道:
“……元龍言重了。”
“征戰辛苦,稍作休整也是應當。”
“只是莫忘初心,方得始終。”
是夜,李翊在濡須口設簡單宴席,與諸將共進晚餐。
席間不再談軍政大事,只敘舊情,談風月。
然經過白日一事,諸將皆謹慎許多,再不敢放肆。
宴罷,
李治隨父親回營帳,忍不住嘆道:
“父親今日之威,兒臣望塵莫及。”
李翊莞爾:
“治兒記住,威嚴非來自強求,而源于敬重。”
“今日諸將非懼我李翊,而是敬朝廷法度,畏天下民心。”
帳外江水滔滔,月明星稀。
李治望著父親背影,忽然明白:
為政之道,不在權術,而在民心。
次日清晨,濡須口江畔再聚百官。
這是李翊三日講話里的最后一天了。
朝霞映照下,李翊立于講臺,神采奕奕。
經過前兩日的講話,眾官員早已不敢怠慢。
個個正襟危坐,更有甚者備好紙筆,準備記錄。
“今日所言,關乎江南根本。”
李翊開宗明義,聲震四野。
“江南新定,百廢待興,而農事為首。”
“然如何助農,諸君可曾深思?”
臺下鴉雀無聲,唯有江濤拍岸。
李翊環視眾人,緩緩道:
“非是不助農,而是要緩步發展,循序漸進。”
“本相總結為:緩助、慢助、優助、有步驟地助。”
姜維在側,見有官員面露困惑,便適時遞上茶水。
李翊接過,輕呷一口,繼續道:
“所謂緩助,非是拖延,而是不急于求成。”
“慢助,非是怠惰,而是腳踏實地。”
“優助,則是要精準施策,不浪費分毫。”
“有步驟地助,便是要循序漸進,不能亂了方寸。”
臺下頓時響起一片書寫之聲,眾官員紛紛提筆記錄。
李翊又道:
“堅持以民為本的基本原則,這不是空話。”
“要有秩序地助,讓有能力者先助,讓富裕者帶頭助。”
“但亦不可一概而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此時,一位縣令大膽發問:
“相爺,下官愚鈍。”
“若富裕者不愿助農,該當如何?”
李翊頷首表示贊許:
“……問得好。”
“這便是要講究策略——”
他頓了頓,見眾人都在奮筆疾書,便放緩語速:
“讓懂技術者參與助農,讓善管理者帶頭助農。”
“以專業之力助力農事,同時兼顧特殊情形,靈活施助。”
徐盛在臺下聽得入神,不禁插言:
“相爺高見!”
“末將在淮南時,曾見有官員盲目發放糧種。”
“不分土壤適宜與否,結果顆粒無收。”
“文向所言極是。”
李翊贊許道,“這便是要在貫徹落實中穩中求進。”
“以智慧之力助力農事發展,而非憑一時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