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爺一路辛苦!”
張郃執禮甚恭,“江南濕氣重,相爺可還適應?”
徐晃亦近前問道:
“……相爺用膳否?”
“末將已命人備下清淡飲食,為您接風洗塵。”
李翊淡然一笑:
“方才抵達,何談辛苦?”
“倒是諸位將軍久候了。”
張郃連聲道:
“相爺南巡,乃江南大事。”
“聞知您將至,我等便日日在此迎候,不敢怠慢。”
此時王經近前躬身道:
“相爺,建業吳宮雖經戰火,現已修繕完畢。”
“雖不及洛陽宮室宏麗,然江南初定,只得請相爺暫屈尊駕。”
李翊環視四周,目光深遠:
“江南新定,餓殍遍野。”
“百姓面有菜色,此皆戰禍所致。”
“當此之時,豈是耽于享樂之日?”
張郃等人連忙附和:
“相爺明鑒!戰事一起,兩國百姓皆受其苦。”
“然為大局計,不得不忍痛犧牲,共度時艱。”
這番話圓融周到,不愧為官場老手。
李翊目光如炬,緩緩道:
“我在江北,已見餓殍載道。”
“江南戰禍更甚,何以反不見面有菜色之民?”
張郃神色不變,從容應答:
“此皆托陛下洪福,相爺英明,撥下大量賑災款項。”
“我等竭力施行,方使百姓勉強度日。”
李翊心知這是提前布置的結果,卻不點破,只道:
“賑款有限,分配難免不均。”
“富足之地可見,饑饉之處亦當察訪。”
“諸位可愿隨我巡縣?”
張郃等人如蒙大赦,連聲應道:
“謹遵相爺之命!”
“江南諸縣,任相爺巡閱。”
于是李翊不急于進駐吳宮,反而命車駕轉向。
先往宛陵、涇縣、蕪湖等縣巡視。
張郃等人暗自松了口氣,卻又提心吊膽,不知這位相爺究竟意欲何為。
車駕行至宛陵地界,但見田畝荒蕪,村落蕭條。
李翊命停車,步行至一處村莊。
幾個面黃肌瘦的孩童見車駕至,驚慌躲藏。
李翊溫言召來一老農,問道:
“老丈今年收成如何?可夠溫飽?”
老農戰戰兢兢,不敢直言。
張郃在旁使眼色,老農只得支吾道:
“還……還好,托朝廷的福……”
李翊嘆道:
“老丈不必害怕,有話但說無妨。”
“本相此來,正是要聽真話。”
老農抬頭見李翊神色溫和,終于泣道:
“實不相瞞,去歲戰事,壯丁多被征發,田地荒蕪。”
“今春又逢蝗災,顆粒無收。”
“官府雖放賑糧,卻被……”
說到此處,忽見官軍目光,不敢再言。
李翊心知有異,卻不追問,只命人取來糧米分發給村民。
離了宛陵,車駕繼續前行。
李治在車中低聲問:
“父親,方才那老農話中有話,為何不追問下去?”
李翊淡淡道: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些事,不必當眾點破,惹得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車至涇縣,情形更為嚴峻。
路邊可見新墳處處,甚至有百姓以樹皮草根充饑。
李翊面色凝重,命姜維詳細記錄所見所聞。
蕪湖縣稍好一些,顯是提前做了準備。
然而李翊慧眼如炬,仍從百姓閃爍的言辭中看出端倪。
晚間駐蹕驛館,李翊獨坐燈下,將日間所見一一記錄。
李治侍立一旁,忍不住道:
“父親,江南民生困苦至此,為何不即刻嚴查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