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勝任否?”
顧雍聞言一震。
他深知此問深意:
顧氏乃江南豪族之一,自己又是吳國舊臣。
李翊此舉,分明是要逼他在朝廷與江南世家之間做出抉擇。
當然,站在朝廷角度的考慮。
也是為了進一步消除南北隔閡,減少江南人對朝廷的恨意。
殿內一時寂靜,唯聞燭火噼啪作響。
良久,顧雍深吸一口氣,決然道:
“雍蒙朝廷不棄,敢不竭誠效命?”
“必當恪盡職守,推行新政,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李翊撫掌大笑,上前執顧雍手道:
“善!元嘆果然深明大義。”
隨即拍其肩道:
“明年江南推行科舉,還需你多多費心。”
“江南世家若有異議,你當如何處置?”
顧雍堅定道:
“科舉取士,乃朝廷國策。”
“雍必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若有阻撓新政者,當依法處置,絕不姑息!”
其實這就是綁定一家,得罪千萬家。
盡管科舉會打破世家壟斷官位的特權。
但對顧家而言又有什么影響呢?
反正他們已經是“朝廷鷹犬”,吃公家飯了。
已經得道升天了,出賣你們也就出賣了。
反正顧家至少要先飛黃騰達幾年了。
“甚好!”
李翊滿意點頭,“有元嘆主持江南政務,本相便可放心回朝了。”
待顧雍退下,劉理在旁側不禁贊道:
“姨父用人之妙,令甥兒好生佩服。”
“顧元嘆在江南士族中威望甚高,由他推行科舉,阻力必減。”
李翊意味深長地道:
“治國之道,在于平衡。”
“用江南人治江南地,用世家子破世家弊。”
“這其中分寸,你日后自會體會。”
……
李翊車駕啟程前日,越王劉理特至陳登府上拜會。
陳登迎至中堂,含笑拱手:
“恭喜越王得封會稽,此乃陛下厚愛。”
劉理苦笑還禮:
“封地雖廣,然富庶不及梁國半數。”
“越地僻遠,民風未化,本王肩頭擔子著實不輕。”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啊。”
陳登溫言道:
“越王年輕有為,必能造福一方。”
“老夫在此預祝越王前程似錦。”
劉理含笑搖頭,又轉話題道:
“倒是小王該恭喜大將軍即將入主內閣,榮膺首相之位。”
陳登亦搖頭自嘲說道:
“首相之位,看似尊榮,實如履薄冰。”
“權勢非因位而生,乃因人而聚。”
“李相爺威望卓著,故能令行禁止。”
“換作登,恐難服眾啊。”
陳登是個明白人,在他看來,內閣首相之位哪有那么好坐?
是人賦予了首相權力,而不是因為是首相所以有權力。
換作任何人來,都不可能再有李翊那樣高的權勢地位了。
包括陳登自己。
李相要陳登貫徹推行科舉,如果陳登威望不夠高,估計連底下的人都使喚不動。
也無法像李翊那樣說罷免人就罷免人。
“大將軍過謙了。”
劉理正色道,“滅吳之功,天下皆知。”
“推行科舉,必能勝任。”
陳登微笑:
“……承越王吉言。”
“不知今日駕臨,所為何事?”
劉理道:
“聞大將軍不日將返洛陽,特來拜會。”
隨即又道,“另有一事相求。”
陳登乃命人設宴,二人對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