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言此策甚善。”
諸葛亮只比陸遜虛長兩歲,兩人相識時間雖不長。
但性情相投,又都懂軍略。
所以私下里關系處的還不錯。
“然藤甲軍兇悍,尋常將領恐難抵擋。”
諸葛亮話鋒一轉,問帳下眾人道:
“誰敢引兵去破藤甲軍?”
魏延應聲而出:
“某愿往!必斬兀突骨首級獻于帳下!”
馬岱亦請戰:
“某此前隨兄長鎮守關中,與蠻兵交過手,熟知蠻兵習性。”
“愿助文長一臂之力!”
龐德慨然道:
“某亦愿往,請都督準某同行!”
諸葛亮觀諸將,微微搖頭:
“公等皆萬人敵,勇武過人。”
“然破藤甲軍非獨恃勇力,更需智謀。”
說著,他目光轉向陸遜:“
伯言既獻此策,可愿親往破敵?”
陸遜整衣正冠,躬身道:
“遜蒙李相爺知遇之恩,陛下厚待,常思報效。”
“今能為國家效力,榮幸之至。”
“愿領兵往破蠻兵!”
諸葛亮大喜,即撥精兵五千與陸遜。
令馬岱、龐德副之。
又囑咐道:“藤甲堅韌,刀箭難入。”
“伯言需以智取,不可力敵。”
陸遜拜謝:
“謹遵都督教誨,遜已有破敵之策。”
魏延見狀,諸葛亮任用馬岱、龐德。
對他這個新來的卻不重用,篤定諸葛亮故意為之,是輕慢自己。
遂面有怏怏之色。
諸葛亮心思敏銳,察覺到了,撫其背曰:
“……文長勿憂。”
“陳倉乃必爭之地,司馬懿親率大軍來攻,正需汝這般猛將助我守城。”
“來日與魏軍決戰,尚需汝沖鋒陷陣。”
諸葛亮之所以重用馬岱、龐德、陸遜三人,也是出于政治考量。
江南新定,李翊提拔起陸遜為首的大族,本就是為了安撫江南人。
如今又是他保舉其來關中前線的,諸葛亮焉有不重用之理?
而馬岱、龐德則是前雍涼都督馬超的舊部。
對待這些老臣,諸葛亮需要采用寬厚的態度,才好讓他們盡心竭力為自己辦事。
至于魏延,
諸葛亮與他接觸時間雖然不長,但發現這人腦子不太好使。
有些沖動,經常跟同事吵架。
諸葛亮哪敢將他單獨外派出去?
還是將他單獨留在身邊,自己時時監護著,這才放心。
聽完諸葛亮的解釋,魏延這才釋然,抱拳道:
“延愿隨都督守城,必教司馬懿不得越雷池一步!”
陸遜領了諸葛亮將令,率五千精兵星夜兼程,趕至渭水北岸。
登高望遠,但見蠻兵營寨連綿,藤甲映日生輝。
陸遜謂手下諸將道:
“蠻兵雖勇,然無謀略。”
“吾欲驕其心,徐徐誘之,方可破敵。”
遂喚馬岱近前,吩咐道:
“將軍可引一千兵馬,前去挑戰。”
“許敗不許勝,敗后望插白旗之營寨退卻。”
又喚龐德近前,吩咐道:
“將軍伏于林中,多設旌旗以為疑兵。
馬岱領命而去。
這邊兀突骨正與部下商議軍情,對眾俘主道:
“司馬丞相常言,諸葛亮多用巧計。”
“凡到之處,俱是埋伏。”
“今后交戰,但見山谷林木茂盛處,切不可輕進。”
第一俘主答曰:
“……大王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