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便是連天,滾木礌石如暴雨傾瀉,頃刻間將谷口堵死。
蠻兵大驚,陣腳漸亂。
兀突骨心知中計,急令退兵。
卻見前方車輛忽然火起,干柴烈火,瞬間封住去路。
此時后軍驚呼,原來那些黑油柜車中盡是硫磺等引火之物。
一時齊發,聲震山谷。
陸遜在山頭見火起,即令:
“放箭!”
頓時滿谷中火箭齊發,火光亂舞。
那藤甲雖刀箭難入,卻最是畏火。
一經點燃,瞬息間蔓延全身。
蠻兵頓成火人,哀嚎之聲震天動地。
兀突骨騎象沖突,欲尋生路。
奈何火勢太猛,白象受驚。
人立而起,將兀突骨掀落在地。
龐德看得分明,張弓搭箭,一箭正中其咽喉。
蠻王倒地,即刻被烈火吞沒。
谷中景象,慘不忍睹。
三千藤甲軍,三千蠻兵互相擁抱,在火海中翻滾掙扎。
有些蠻兵欲脫藤甲,然甲胄已被燒得與皮肉粘連。
一扯,便是皮開肉綻。
硫磺烈焰遇油更熾,整個山谷化作煉獄。
焦臭之氣彌漫數十里。
陸遜佇立山頭,衣袂飄飄。
火光映照下,面如冠玉,目若朗星。
手中羽扇輕搖,指揮若定:
“左翼鐵砲裝填,右翼火矢準備!”
馬岱、龐德上得山來,俱皆拜服:
“將軍神機妙算,末將等拜服!”
陸遜扶起二將,道:
“……此非吾之能也。”
“藤甲雖堅,然以油浸制,最畏火攻。”
“故設此計,誘敵入谷。”
“然傷生如此,吾心實愧。”
馬岱便問道:
“都督何以如此篤定藤甲畏火?”
陸遜慨嘆道:
“南中土人制甲,以青藤浸油。”
“反復曝曬,凡十余遍方成。”
“雖刀箭難入,然遇火即燃。”
“此正所謂一物克一物也。”
“為將者,不獨恃勇,更需明理知物。”
至申時時,谷中火光漸息。
但見尸骸枕藉,焦黑難辨。
六千蠻兵,無一幸免。
陸遜下山巡視,見慘狀不禁長嘆:
“一將功成萬骨枯,此之謂也。”
遂令軍士:
“就地掩埋,立碑記之。”
“他日戰事平息,當超度亡魂。”
……
話分兩頭。
隴西大地烽煙再起。
司馬懿分兵兩路后,親率大軍,旌旗蔽空,直指陳倉要隘。
時值深秋,
渭水兩岸蘆花如雪,西風卷起戰袍獵獵作響。
司馬懿駐馬高崗,遙望陳倉地形。
但見兩山夾峙,一水環流,不由撫掌嘆道:
“諸葛亮用兵如神,若使其搶先據守此地,則吾軍危矣!”
軍中參軍鄧艾進言:
“……丞相明鑒。”
“然探馬來報,漢軍主力應當被渭水的兀突骨將軍牽制住了。”
“一時半會兒,應當趕不過來。”
“此時正當急攻陳倉,先發制人。”
司馬懿頷首,即刻傳令三軍倍道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