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映日,戰馬嘶風。
魏軍如黑色潮水般涌向陳倉。
及至城下,卻見景象大變。
原本荒蕪的陳倉口竟憑空筑起一座堅城。
城壕深三丈,女墻高五仞,鹿角重重如荊棘叢林。
城頭“漢”字大纛旗下,一員大將金甲紅袍,正是鎮西將軍郝昭。
郝昭乃是并州太原人,河北系將領出身。
最早跟隨張郃參加河北戰事,因戰功受封鎮西將軍。
便被委派到了關中去,參加關中防務。
其作戰經驗豐富,成熟穩重。
手中兵馬雖少,但一到陳倉依然抓緊時間修葺了本地的防御工事。
饒是如此,司馬懿仍不將之放在眼里。
他暗想自己手中有數萬兵馬,郝昭兵馬只有幾千。
料定他不是自己對手。
自己肯定能在諸葛亮大軍支援過來之前,先拿下陳倉。
于是司馬懿即命鄧艾引軍前去挑戰。
鄧艾率前鋒試探攻城,霎時箭如飛蝗,滾木礌石俱下。
魏軍損傷數百而退。
司馬懿升帳議事,面色陰沉:
“郝昭僅三千守軍,竟能將陳倉經營得鐵桶一般。”
正沉吟間,忽見帳下轉出一人,乃隴西舊部靳祥。
他躬身說道:
“某與郝昭有總角之誼,愿憑三寸舌說其來降。”
司馬懿凝視良久,忽展顏道:
“若能成功,當奏請魏王封汝為關內侯。”
靳祥單騎至城下,仰首高呼:
“伯道故人來訪!”
話落,城門吱呀開啟尺許,靳祥甫入即閉。
登城時見郝昭按劍而立,甲胄鏗鏘作聲。
靳祥方欲執手敘舊,郝昭卻冷然道:
“兄臺今為魏使,昭乃漢臣,私誼豈可廢公義?”
手指城外魏軍營寨,“但見旌旗所指,便是刀兵相見之處。”
靳祥見郝昭態度堅決,可仍試圖勸說:
“賢弟不見陳倉之勢乎?”
“今漢雖強,魏雖弱。”
“然賢弟陳倉守軍只有三千,我司馬丞相手中有五萬精銳,彈指可滅陳倉之軍。”
“賢弟若能歸降,必得厚待。”
“雖是愚忠,必連同陳倉守軍一并覆滅。”
“愿賢弟三思!”
話未竟,郝昭突然拔劍斬斷袍角,厲聲道:
“此袍猶如此誼!速去告知司馬懿。”
“郝昭在此,唯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
言畢,令士卒擲還靳祥所贈隴西羌酒,酒漿灑地如血。
靳祥見此,瞠目結舌,怔怔道:
“賢弟何太薄情也?不念昔日舊情乎?”
郝昭正色道:
“司馬懿乃我國仇敵也!吾事漢,汝事魏。”
“各事其主,昔時為昆仲,今時為仇敵。”
“國有國法,兄所知也。”
“吾受國恩,但有死而已,兄不必下說詞。”
“早回見司馬懿,教他快來攻城,吾不懼也!”
暮色四合,魏軍大營火把獵獵作響。
中軍帳內,司馬懿負手立于山河屏風前。
靳祥回帳,單膝跪地,鐵甲鏗鏘,羞赧道:
“郝昭未待末將開口,便以箭矢相阻!”
“再去。”
司馬懿聲音沉靜如深潭,“陳倉雖小,卻是漢中咽喉。”
“告訴他,五萬大軍壓境,非三千孤軍可擋。”
靳祥再度策馬至城下時,殘陽正將旌旗染作血色。
城堞處緩緩現出銀甲身影,郝昭挽弓而立,箭鏃寒光與城頭霜雪交相輝映。
“伯道賢弟!”
靳祥勒馬高呼,聲震曠野,“蜀道艱險,援軍難至。”
“汝以孤城抗天兵,豈非以卵擊石?”
“若開城歸順,上可保黎民無恙,下全袍澤性命!”
郝昭弓如滿月,弦鳴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