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允之,令其率三千精銳卷塵而去。
馬蹄聲未遠,龔起又請戰道:
“愿為謝將軍壓陣!”
司馬懿頷首,亦付其三千人馬。
隨后又忽又蹙眉道:
“全軍退二十里下寨,防郝昭出城夾擊!”
“與齊軍里應外合,攻打我軍。”
全軍遂撤了陳倉之圍。
且說謝雄迎戰魏延,見來將赤面長髯,大刀寒光攝魄。
交馬三合,刀鋒起處,
謝雄連人帶甲被劈作兩段。
龔起疾馳來援,魏延回馬拖刀詐敗。
忽調轉馬頭,暴喝一聲。
反身一式“回風拂柳”,龔起頭顱飛墜馬下。
漢軍大振,驅殺一陣,魏軍大敗。
敗軍奔回新寨時,司馬懿正觀沙盤推演。
聞報,雙眉緊鎖。
又見張嶷入帳報說:
“魏延已扎營城外,筑重城挖深塹,排柵如林。”
話音未落,
帳外鼓聲震天——漢軍竟逼至寨前叫陣。
司馬懿急令張翼、王平、張嶷三將出迎。
兩軍對圓處,魏延單騎踹陣,刀尖直指張嶷:
“吾奉都督軍令到此,爾等安敢阻攔去路?”
張嶷更不答話,挺槍迎戰。
槍刀相擊火星迸濺。
戰至十合,魏延佯作力怯撥馬便走。
張嶷縱馬欲追,王平急呼:
“彼使拖刀計也,休追!”
卻見流星錘已自魏延袖中飛出,正中張嶷背心。
張翼、王平雙騎齊出,死戰救回張嶷。
魏延揮軍掩殺,魏營箭矢如雨卻難阻其鋒。
直至日落西山,漢軍才鳴金收兵。
司馬懿巡營時,但見傷兵哀鴻遍野,忽駐足問左右:
“此前聞魏延乃李翊部將?”
參軍程武低聲答:
“此人原是荊州降將,后來跟隨李翊去了河北,立下了不少戰功。”
司馬懿撫劍長嘆:
“天下豪杰,盡入翊囊矣!”
夜風卷起他孔雀翎斗篷,聲音漸沉:
“傳令——深溝高壘,暫避其鋒。”
“待吾思得破敵之策,再想辦法吧。”
司馬懿屏退眾人,與參軍鄧艾商議。
“陳倉已成鐵甕,郝昭得魏延為爪牙,恐難猝下。”
鄧艾指尖劃過羊皮地圖,停在街亭故道,說道:
“不若……依山傍水下寨,遣良將扼守要沖。”
“丞相可親率大軍出斜谷,直搗祁山。”
案上燭火忽爆燈花,映得司馬懿眼中精光乍現。
“眼下,也只能如此。”
翌日升帳,令箭紛飛。
王平、李恢領二萬兵馳赴街亭小路,堵住可能來往的漢軍。
張翼則鎮守陳倉口,牽制魏延、郝昭的兵馬。
張嶷為先鋒開路,程武總督糧草。
三軍開拔時,司馬懿特意扶起咳血的張嶷:
“將軍負傷遠征,吾心實愧。”
卻將密令塞入其護腕:
“祁山若見漢軍主力,即刻舉烽為號。”
另一邊,且說諸葛亮輕車簡從趕至陳倉。
見城外魏營灶坑尚溫,知他們主力方退去不久。
羽扇遙指斜谷方向,謂眾人道:
“司馬懿佯退實進,欲效明修棧道之故智也。”
“吾料定其必走斜谷,奔往祁山。”
于是,與眾將商議進兵之策。
帳中諸將爭執未休。
直到一炸雷般的吼聲自帳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