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陳登展開手中文書。
“如彭城太守周璩,貪墨軍餉達二十萬貫。”
“然其名下僅陋宅一座,薄田十畝。”
“家人皆布衣蔬食,不見奢華。”
劉備勃然變色,一掌擊在案上:
“狡黠胥吏!必是早已將贓款轉移至親友門下。”
“否則巨萬之財,豈能憑空消散?此輩欺朕太甚!”
劉備罕見暴怒,氣得直跺腳。
這些貪官也真是人精,早已料到可能會有事發的一天。
提前把贓款轉移了。
即便事發,都要惡心一下劉備。
劉備怒不可遏,對李翊說道:
“此事無論如何,都務必要深挖嚴查。”
“必須給朕查出一個所以然來!”
李翊目光驟冷,作揖道:
“……陛下明鑒。”
“既如此,當行連坐之法。”
“貪官之親友,既享其贓銀,便當同罪。”
“可一并查抄,以儆效尤。”
殿內霎時寂靜。
陳登聞言色變,急忙拱手:
“陛下,不可!”
“連坐之法,秦之暴政也。”
“光武中興以來,慎刑恤獄,方得民心。”
“若因貪官之罪,株連親族,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李翊卻道:
“……陳相過慮矣。”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
“徐州貪腐已成痼疾,非猛藥不能去疴。”
“且那些親友既收受贓款,便非無辜之人。”
“今若縱容,將來貪官皆效此法。”
“將贓款轉移即可保全,反腐大業豈非空中樓閣?”
李翊提出連坐,讓陳登去查那些貪官的戶籍。
把他們的親友的家產,直接全部抄沒了,以此來補國家虧空。
而李翊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
這些親友,平日跟這些貪官的官員來往。
貪官平日貪污里多少贓款,這些親友心里難道會沒有數嗎?
既然知情,還敢接收貪官所給的好處。
就不要抱怨將來事發,牽連到自己。
當然,你真要說親友當中有沒有可能會有無辜呢?
這個肯定還是會有的。
但還是那句話,高層永遠是從國家宏觀發展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微觀的私人角度,不是國家高層該考慮的。
高層們所想的,只是讓整個國家整體向上發展。
沒有人可以同時兼顧所有。
故犧牲,是必要的。
就如同劉備剛入蜀時,令法正、諸葛亮制定《蜀科》。
諸葛亮堅持要施行嚴刑酷法是一個道理。
法正也曾援引漢高祖進關中后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能寬容治理。
但諸葛亮則認為蜀地的大族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漸被大族的專擅所替代。
所以自己如今實行嚴刑峻法,就是為了糾正這種政治形勢。
可以說一條暴論,
在古代只要施行的是嚴刑峻法,肯定會有無辜者被牽連。
只是多或少的問題而已。
包括諸葛亮的《蜀科》,刑法是非常嚴的。
不可能保證絕對公平公正。
但還是那句話,高層永遠是從國家宏觀的角度層面去思考問題。
事實就是,諸葛亮治蜀后。
蜀地的風貌大改,吏治煥然一新。
而李翊也是秉持著這樣一個理念,來處理徐州甚至天下九州的貪腐問題。
劉備沉吟不語,目視輿圖上徐州疆域。
良久,他方緩緩說道:
“……子玉所言,雖似嚴苛,卻切中要害。”
“然元龍之慮,亦不為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