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轉向陳登,“元龍出生徐州,可知當地豪強與官吏勾結之情狀?”
陳登嘆道:
“……臣不敢隱瞞。”
“徐州富庶,商賈云集,官商勾結,盤根錯節。”
“許多官員將贓款假托商業往來之名,轉移至商賈之家。”
“或購置珠寶古玩,藏于他處。”
“甚至有的暗中放貸取息,手段層出不窮。”
李翊冷笑:
“如此更當嚴查!可派精干之士,徹查這些官員及其親友近年之資產變動。”
“凡無法說明來源之財富,一律充公。”
劉備頷首道:
“……便依此議。”
“然需定個章程:一者,查抄范圍限于直系親屬及確有證據證明轉移財產者。”
“二者,設申訴之渠道,若有冤情,許其自辯。”
“三者,所追贓款,半數歸回國庫。”
“半數留于徐州當地,用于民生建設。”
陳登聞言,神色稍緩:
“陛下圣明!如此既追回了贓款,又不失朝廷仁政。”
“臣建議,可令龐統、姜維在查案同時,專門組建一司,負責追贓事宜。”
陳登畢竟是徐州大族,他肯定還是希望對徐州士人采取相對懷柔一點的政策的。
李翊聽罷,唇角微揚:
“陛下還真是一如既往的仁厚,不過莫怪臣未有提醒陛下。”
“陛下是萬民之主,底下人永遠都是給您聽您想聽的話。”
“您不想聽的,底下人永遠不會報給您。”
“時間一長,視聽受到蒙蔽,自然會影響自己的判斷。”
“此所以古之帝王,晚年多荒廢政事之因。”
“蓋其認為天下皆定,無有政事需做耳。”
“然,只要國家還在運轉,就必須要上位者時時刻刻砥礪自己。”
哦?
劉備眉梢一揚,沉聲說道:
“愛卿這是話里有話啊,你是想告訴朕。”
“底下的人,會跟朕耍心眼子?”
“……難說。”
“……呵呵。”劉備微微一笑,“愛卿察人心之術,冠絕天下。”
“那就讓朕拭目以待吧!”
李翊微一拱手:
“既如此,臣再保舉一人前往徐州配合查案。”
劉備問是誰。
李翊答曰:
“此人乃義陽郡新野人,姓鄧名芝,字伯苗。”
“乃光武名將鄧禹之后。”
“其人精于算計,明察秋毫。”
“現任度支尚書,善于查核賬目,追蹤資金流向。”
劉備準奏:
“……善。”
“即令鄧芝為徐州追贓使,協助龐統、姜維查案。”
“另頒朕旨:凡主動退贓者,可從輕發落。”
“凡檢舉他人藏贓者,可將功折罪。”
陳登忽然想到什么,又道:
“陛下,臣尚有一慮:”
“若追贓過急,恐逼得狗急跳墻。”
“徐州地處邊境,若貪官與境外勢力勾結……”
劉備目光一凜,連連頷首:
“……元龍所慮極是。”
于是轉頭對李翊吩咐道:
“子玉,調徐州附近駐軍,以演練為名,加強邊防。”
“同時令龐統他們暗中查訪,是否有里通外國之情事。”
李翊拱手:
“……臣即刻去辦。”
“必使內肅貪腐,外固邊防,兩不誤。”
劉備終于展顏,執二人手曰:
“有卿等輔佐,朕無憂矣。”
“愿此次徐州之事,能成為天下反腐之典范。”
陳登若有所思,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