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貼其上,能聽數十步外動靜。
魏軍地道方挖至半,便被漢軍察覺。
灌入沸湯煙火,地道內魏軍慘嚎連連。
三日后,
秋雨驟至,道路泥濘。
司馬懿心急如焚,親臨陣前督戰。
王雙見司馬懿傘蓋顯眼,彎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傘骨。
司馬懿驚落馬下,被眾將救起,更加惱怒。
“丞相息怒,”
鄧艾勸道,“陳倉險固,郝昭善守,強攻非計。”
“不如分兵襲散關,繞道而進。”
司馬懿甩袖怒道:
“吾統十萬之眾,若連小小陳倉都不能下。”
“何顏回見成都君臣!”
于是,司馬懿不顧一切,讓魏軍繼續強攻陳倉。
正當魏兵云梯架上城頭,敢死隊即將登城之際。
西方忽然塵頭大起。
司馬懿在高臺上遠眺,只見一支奇裝異服的軍隊疾馳而來。
旌旗獵獵,竟都是西域諸國的旗號。
“報——丞相!西方殺來一支兵馬。”
“看裝束似是西域胡人!”
探馬倉皇來報。
司馬懿拍案驚起:
“甚么?西域兵馬?”
“諸葛亮何時調得西域兵來?”
他遠望塵頭,果見漢軍旗號旁雜有鄯善、龜茲、于闐等西域旌旗。
司馬懿臉色頓時陰沉。
秦宓在一旁低聲道:
“丞相,諸葛亮重開西域商路,設都護府。”
“諸國皆臣服。”
“今突然發兵助戰,恐我軍人數不濟啊。”
他這里說的人數,并非是敵我兵力的懸殊。
諸葛亮帶來了西域兵,總共也才兩萬人馬。
一方面,他是要保證秋收果實。
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縮短補給線,減少損耗。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諸葛亮是防守方。
戰爭之中,防守方優勢就是比進攻方優勢大。
所以諸葛亮根本不擔心人數問題。
秦宓這里的擔心是,如今西域人為漢人流血。
漢人本來就多,可我們蜀地又有多少血可以流呢?
拼消耗,蜀地是永遠拼不贏中國的。
話音未落,西域聯軍已殺到魏軍側翼。
但見馬上騎兵彎弓搭箭,箭如飛蝗般射向魏軍陣中。
西域聯軍雖不擅步戰,但騎射精湛。
騎兵分作三隊,輪番沖殺魏軍兩翼。
鄯善國王子阿羅多一馬當先,彎弓連發三箭。
箭無虛發,三名魏兵應聲倒地。
他高呼:
“大漢天子萬歲!誅滅叛賊!”
龜茲國大將庫爾班率重甲騎兵直沖魏軍中軍。
雖被長槍陣所阻,仍斬殺十余人方才退卻。
于闐國步兵持長矛結陣前進,雖不如漢軍訓練有素。
但仗著人多勢眾,也與魏軍殺得難分難解。
司馬懿在高臺上觀戰,見西域兵雖單兵戰力不及魏軍。
但仗著騎射之利,不斷消耗魏軍兵力,不禁怒道:
“諸葛亮竟能驅使西域諸國,實出意料!”
王平請戰道:
“末將愿率精騎五千,先破西域聯軍!”
司馬懿沉吟片刻,搖頭道:
“……不可。”
“西域兵雖不足懼,然諸葛亮用兵如神,必伏精兵在后。”
“若中其計,大勢去矣。”
戰場上,西域聯軍與魏軍已陷入混戰。
阿羅多王子率騎兵沖擊魏軍右翼,卻被張嶷率部攔住。
兩軍交鋒,騎兵對沖,頓時人仰馬翻。
庫爾班大喝一聲,直取王平。
二將戰在一處,刀光劍影,二十回合不分勝負。
王平賣個破綻,誘庫爾班猛攻。
突然回馬一槍,刺中庫爾班左肩。
庫爾班負痛敗走,西域兵見主將受傷,陣腳稍亂。
此時郝昭在城頭見援軍已到,急令開門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