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見我飲食如常,身心康泰,必更焦躁。”
“其人越是心急復仇,越易露出破綻。”
姜維恍然:
“原來都督是故意示敵以從容!”
諸葛亮頷首:
“司馬懿既然能忍巾幗之辱,可見其城府之深。”
“然仇恨如毒火,最易焚心。”
“我今贈藥示健,正是要在這毒火上再添新柴。”
魏軍大帳內,燭火搖曳。
司馬懿披衣坐于榻上,凝視著諸葛亮回贈的藥包,神色復雜。
“諸葛亮還說了什么?”
司馬懿沉聲問道。
使者躬身回答:
“諸葛都督特意詢問丞相飲食起居,聞知丞相日食不過數升。”
“遂嘆道:‘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故命小人特贈這些調養之藥,還說……還說……”
使者略一遲疑,“還說他每日能食一雞,請丞相務必要保重身體。”
司馬懿聞言,仰天長嘆道:
“孔明啊孔明,你實在太了解我了!”
司馬昭急道:
“父親!諸葛亮所贈藥物,豈可輕服?”
“恐其中有詐!”
司馬師亦勸:
“即便無毒,亦不可冒然服用。”
“請先令軍醫查驗。”
司馬懿擺手道:
“諸葛亮雖為敵手,卻非下作小人。”
“然為安汝等之心,便喚軍醫來驗。”
軍醫仔細查驗藥粉,又親嘗少許,回稟道:
“此乃上等參苓白術散,配伍精妙,正可治丞相積勞之疾。”
“若按時服用,有補中益氣、安神養心之效。”
眾人皆愕然。
司馬昭不解:
“諸葛亮為何要贈良藥與父親?”
司馬懿默然良久,方道:
“……此乃攻心之計。”
“孔明示我以從容,贈我以良藥,實是要亂我心志。”
雖如此說,司馬懿仍依言服藥。
然數日過去,病體不見好轉,反愈發沉重。
諸將焦急,紛紛質疑軍醫。
軍醫嘆道:
“藥石雖佳,終需心藥相配。”
“丞相此病,根源在心。”
“若心結不解,縱有靈丹妙藥,亦難見效。”
司馬昭急問:
“父親有何心結?”
司馬懿倚在榻上,面色憔悴:
“諸葛亮深知我復仇心切,故以逸待勞。”
“我每思及李家滅門之恨,便夜不能寐。”
“而今……”
他喘息片刻,“而今我已四十有六,眼看年華老去。”
“卻連復仇之望,也日漸渺茫。”
“我……我實在想不到能戰勝諸葛亮的方法……”
言及此,
司馬懿突然劇烈咳嗽,竟噴出一口鮮血,昏厥過去。
帳中頓時大亂。
軍醫急施針灸。
良久,司馬懿方悠悠轉醒。
司馬昭泣道:
“父親!何必如此自苦?”
“諸葛亮雖智,終非神人。”
“我等徐徐圖之,必有勝機!”
司馬懿虛弱搖頭:
“爾等不知……諸葛亮最可怕之處,非其智謀。”
“而是他師從李翊,能看透人心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