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隨著陛下年老,體力漸衰,器官老化,隱疾便發、”
“兼之國事纏身,陛下每日坐在殿內批閱奏折,對身體亦是巨大損耗。”
“年輕力壯之時,尚可忽略。”
“如今年過花甲,諸癥并發。”
“正如老樹逢秋,難免枝枯葉落。”
李翊急問道:
“可能根治否?”
這……
華佗眉頭皺起,搖了搖頭:
“若在壯年,或可以麻沸散麻醉。”
“剖腹洗腸,去腐生新。”
“然陛下年事已高,氣血已衰,恐難承受手術之苦。”
他取出一卷醫案,“現今只能以人參、黃芪等溫補之藥調理。”
“但相爺亦是通曉醫理之人,當知‘藥者毒也’。”
“是藥三分毒,久服必傷肝腎。”
“如此調養,不過……不過延宕時日罷了。”
李翊默然良久,負手望向窗外。
庭中銀杏葉落如雨,恍若時光流逝。
“當真別無他法?”
李翊聲音微澀。
華佗沉吟片刻:
“除非……除非能靜心養性,不再憂勞國事。”
“然這豈是陛下所能為?”
李翊黯然。
他深知劉備性情,即便病骨支離,亦必強撐理政。
想起當年徐州初識之時,縱橫天下。
而今英雄暮年,竟難敵歲月消磨。
“今日之言,出君之口,入吾之耳。”
李翊最終道,“還望先生竭盡所能,延陛下壽數。”
“至于其他……自有天命。”
華佗躬身應諾。
李翊走出太醫署,但見秋日西斜,將宮墻拉出長長陰影。
他忽然想起諸葛亮仍在關中苦戰,朝中卻已暗流涌動,不覺心中沉重。
當夜,
李翊獨坐書房,修書一封與諸葛亮。
卻只字不提劉備病情,只道:
“朝中諸事安好,孔明勿憂。”
“關中戰事,全賴公之籌謀矣。”
書成封緘,李翊望向北方星空,喃喃自語:
“孔明啊孔明,但愿你能早日克竟全功。”
秋風掠過檐角,響起一陣嗚咽般的哨聲。
仿佛天地也在為英雄暮年,發出無聲的嘆息。
翌日清晨,李翊未用早膳便直往東宮。
宮人見是相爺駕到,急忙引入內庭。
但見庭中梧桐樹下,太子劉禪正與妃子張星彩逗弄嬰孩。
那孩兒雖是長子,卻非星彩所出。
乃是星彩的侍女王氏所生,取名劉璿。
夫妻二人見李翊到來,忙抱著孩子上前行禮。
“相父今日怎得閑暇來此?”
劉禪笑問,懷中嬰孩咿呀作聲。
星彩亦含笑:
“相父可用過朝食?”
“庖人新制了蜜餞糕餅,正欲遣人送至相府。”
李翊卻面無喜色,只略看了眼嬰孩,便對星彩道:
“老臣有機密事與太子商議,請太子妃暫避。”
星彩察言觀色,知有要事。
忙命乳母抱走孩兒,自己斂衽一禮:
“妾身告退。”
待星彩離去,劉禪方恭敬問道:
“相父有何教誨?”
李翊直視劉禪,聲音沉重:
“陛下近日圣體欠安,太子可知?”
劉禪點頭:
“……兒臣知道。”
“前日才入宮問安,父皇還抱了璿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