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翼王府書房內燭火通明。
劉封正翻閱兵書,忽聞管家來報:
“殿下,李相爺駕到。”
劉封手中書卷險些落地,急忙整衣出迎。
不知道為什么,他潛意識里總是特別害怕李翊。
所以對李翊態度十分恭敬。
出門后,
但見李翊青衣素袍,只帶二隨從,立于庭中月下。
“不知相爺駕臨,有失遠迎!”
“萬望恕罪。”
劉封躬身長揖,語氣恭敬中帶著幾分惶恐。
李翊含笑扶起:
“……翼王殿下不必多禮。”
“老夫夜訪,可有叨擾?”
“相爺言重了,快請上座。”
劉封親自引路,命人奉上香茗。
二人坐定,李翊輕啜茶湯,忽道:
“太子今日可曾來訪?”
劉封忙答:
“午后太子確曾到訪,言及下月芒碭山祭祖之事。”
“欲讓小王代行。”
“既如此,翼王殿下意下如何?”
劉封面露難色,皺眉道:
“……相爺明鑒。”
“封雖蒙父皇恩養,終究是義子。”
“祭祖大典關乎宗廟,恐非臣所能勝任。”
“宗室中尚有陳王叔祖等長輩……”
李翊放下茶盞,目光深邃:
“翼王可知,當年陛下為何賜你‘翼’字為封號?”
劉封肅然道:
“請相爺教誨。”
“翼者,輔翼也。”
李翊語重心長,“陛下望你成為宗室屏翼,護我大漢江山。”
“今國家雖蒸蒸日上,然樹大招風。”
“愈是向上,愈需小心。”
見劉封沉思,李翊又接著補充道:
“祭祖非僅儀式,更是昭示正統。”
“你若代太子祭祖,便是向天下宣告:”
“雖為義子,亦是劉氏血脈,當為宗室砥柱。”
劉封眼中泛起淚光:
“相爺……封自幼失怙,得父皇收養,恩同再造。”
“然總自覺身份尷尬,不敢與諸皇子以兄弟相稱。”
“糊涂!”
李翊正色道,“陛下既收你為子,你便是真龍血脈。”
“此次祭祖,正可寫入族譜,認祖歸宗。”
“他日青史之上,你劉封便是漢室翼王,誰敢質疑?”
雖然歷史上的劉封表示極為抽象。
但本位面的劉封卻過得如履薄冰,每日都戰戰兢兢。
而原因也很簡單,
原歷史上的劉封,自被收為義子起就被當成劉備的繼承人培養。
就連當時的關羽、張飛都默認了,畢竟老劉實在生不出兒子。
但萬沒想到,后面阿斗出生了,老劉有了親兒子。
那劉封的地位一下子就變得尷尬起來了。
從第一順位繼承人,一下淪落為宗室的邊緣人物。
對于性格偏執的劉封來說,自然容易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感。
當然了,老劉其實在處理繼承人這件事上也處理的非常不好。
按理說,
阿斗既然出生了,大家肯定奉他為“太子”。
而作為“廢太子”的劉封就應該直接邊緣化。
但老劉這個人說好點叫忠厚,說難聽點叫心慈手軟。
其實隨著劉禪太子之位的確立,老劉只需要明確告訴劉封他已經沒機會了。
那后面就沒那么多幺蛾子了。
可偏偏老劉既不跟劉封講清楚,又覺得自己“對不起”劉封。
所以為了補償劉封,
劉備不僅讓劉封當了副軍將軍,還讓他跟關羽一樣,直接成為一個戰區的總司令。
這都為后來的悲劇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