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兵拼死護著司馬懿沖出重圍時,這位魏國丞相的發冠早已不知去向。
花白散發沾滿血污。
經過汧水時,他忽然勒馬凝視水中倒影,伸手接住飄落的梧桐葉喃喃道:
“秋風又起,不知還能見幾次故園梧桐……”
對岸漢營飄來的炊煙里,卻隱約夾雜著《梁甫吟》的調子。
與魏軍的再次戰敗的慘狀,形成鮮明對比。
秋意更深,渭水嗚咽。
魏軍大營中,往日肅殺之氣被一片壓抑的愁云慘霧所取代。
自魏軍殊死一搏的慘敗之后,司馬懿嘔血墜鞍。
再被親兵拼死搶回后,便一病不起。
高燒譫語,帳中終日彌漫著濃重藥石之氣。
軍中事務,盡落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及將軍鄧艾肩上。
司馬師年長沉毅,日夜巡營,穩定軍心。
司馬昭雖稍顯急躁,亦知此刻關乎家族存亡,竭力輔佐。
鄧艾則整飭防務,加固壁壘,以防漢軍乘勝來襲。
司馬懿畢竟掌軍多年,
所以他雖然病倒,但并沒有使得大權旁落。
而是使得軍權落在了兩個兒子與自己的心腹愛將手上。
當然,司馬懿并非掌握了全國的軍隊。
曹氏宗族同樣掌握著足以對抗司馬懿的軍隊。
這也是曹叡為了防備司馬懿留下的后手。
而對岸的諸葛亮又豈肯放過如此良機?
好不容易把魏軍騙了出來,殺他一個大敗,正當繼續乘勝追擊。
于是,漢軍連日遣精騎至魏寨前搦戰。
旌旗招展,鼓噪震天。
罵陣士卒言語尖刻,直斥司馬懿畏漢如虎,龜縮不出。
魏營將士皆憤懣不已,紛紛請戰。
然司馬師緊守父命。
他深知,此時軍心浮動。
若再輕出,必遭覆滅之禍。
他立于轅門之內,望見漢軍耀武揚威,只沉聲對諸將道:
“丞相有令,堅壁勿戰。”
“彼軍銳氣正盛,吾等當以靜制動,違令者斬!”
魏軍只得強壓怒火,緊守寨門,任其辱罵。
漢軍大營,諸葛亮與眾將商議。
見魏軍高掛免戰牌,持久不出,羽扇輕搖間,已有計較。
此時,陸遜緩步出言:
“都督,司馬懿老賊,此前屢欲效我軍屯田渭濱,為久駐之基。”
“今歲秋麥豐熟,其糧秣多儲于渭水之南。”
“守備或因司馬懿病重而有所松懈。”
“若能遣一支勁旅,渡河焚掠其麥,彼軍心必亂。”
“糧草一失,司馬懿縱能起身,亦難為無米之炊。”
諸葛亮聞言,頷首微笑:
“伯言之策,正合吾意。”
“、司馬懿欲以持久耗我,我偏要斷其根基。”
遂喚姜維、魏延至帳前:
“伯約,文長,予你二人精兵五千,多備引火之物。”
“趁今夜月暗風高,疾馳至渭濱。”
“焚其麥田,奪其糧秣。”
“速戰速決,不可戀戰!”
是夜,
烏云蔽月,渭水濤聲掩蓋了人馬行動之聲。
姜維、魏延皆是膽大心細之輩。
率軍悄無聲息渡過渭水,直撲魏軍屯田之所。
但見渭濱沃野,麥浪滾滾,金黃一片。
魏軍所設糧囤連綿,雖有哨兵巡邏,卻因連日避戰,略顯松懈。
姜維一聲令下,漢軍頓時如猛虎出柙。
首先解決了外圍哨卡。
隨即,火矢如流星般射入麥田與糧囤。
夜風助火勢,頃刻間烈焰沖天,映紅渭水。
魏延則率部沖殺守糧魏軍。
刀光閃處,魏兵措手不及,潰不成軍。
漢軍士卒一邊縱火,一邊搶割熟麥。
或用馬車疾馳搬運,動作迅捷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