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星火號飛船之內的人們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幾乎所有的可用觀測設備都被啟用出來,開始了對前方那一團星際塵埃云的仔細觀察。宇航員們之間不斷的交流數據,不斷的討論,不斷的召開會議通報各自發現,終于,在大約五天之后,這團星際塵埃云的真實面目展露在了人們面前。
這是一團小型的,甚至可以稱之為袖珍的星際云團。它的類型是分子云,主要由氫分子構成——這占了百分之九十九,其余百分之一,則由一定量的氦元素、金屬元素、離子等組成。平均密度則大約是每立方厘米八千個分子。
它整體呈現出不規則的長條形狀,最長處大約有九百三十億公里,最寬處和最高處分別有一百六十二億和一百零五億公里。總質量大約有十分之一個月亮。
它可能是宇宙恒星工廠制造恒星的邊角料,可能在恒星形成之后被強大的恒星風吹離,從此便展開了漫長的宇宙之旅。
它并不是圍繞太陽運轉的,至少從這幾天的觀測來看不是。它可能是從不知道哪里的星際空間之中偶然來到了太陽附近,受太陽引力影響,前進路線產生了一點變化,于是便陰差陽錯的出現在了星火號飛船之前。
但太陽的引力并不足以束縛住它,從而將它留在自己身邊。在漫長的歲月之后,它終將還會離開。
陳洛不知道它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陳洛只知道,它擋住了自己前進的路。
沒錯,連續幾天的觀測,讓宇航員們確認了這一點。
星火號飛船必然要撞到它上面,必然會穿過它,這一點無法避免。因為雙方之間的距離已經太近了,星火號飛船的速度也太快了,根本就來不及改變航線從而繞過它。
據計算,此刻雙方之間距離大約有九十億公里,大概六天之后,星火號飛船便會真正與它接觸。
以當前星火號飛船的速度,選擇最優路徑,在理想情況下穿過它,也需要大概七天左右的時間。而這,就意味著星火號飛船的外殼裝甲將遭受七天連續不斷的微觀粒子猛烈撞擊。構成飛船外殼裝甲金屬的微觀粒子在這撞擊之下可能被撞飛,改變外殼裝甲原有的元素構成,從而在宏觀上嚴重影響裝甲性能。
而根據數據模型測算,穿過這個分子云團所帶來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星火號飛船的承受極限——哪怕采取措施,用特制防護幕布將飛船包裹住都不行。因為塵埃云密度太高,撞擊時間太長,防護幕布無法達到那么高的防護等級。
此刻,這個嚴峻的問題便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例會之中,陳洛在心中暗暗嘆了口氣,抬起了頭,看向李谷:“那么,最壞的情況是什么?”
李谷攤了攤手:“防護裝甲性能降低百分之二十,船體剛性降低百分之十五——唔,剛性降低這一點暫時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就是需要注意不能進行太過猛烈的機動。最關鍵的是,穿過塵埃云之后,我們可能每時每刻都要承受低劑量宇宙射線輻射了。飛船各項設備壽命大幅降低,出錯概率增大,極大可能到不了目的地,這艘飛船就完犢子了。更大的可能則是,早在這艘飛船完犢子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因為長時間的輻射而患上了癌癥,或者其它亂七八糟的輻射病,總歸是活不下去了。”
駕駛艙之中,在李谷說完之后,所有宇航員都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