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三合一
……
演算完青鸞的進化。
吳文又立刻運轉起所有的算力,全力投入到對“精氣神”三合一的推演之中。
在吳文的認知體系里。
物質對應著“精”,能量對應著“氣”,信息則對應著“神”。
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著一種精妙的循環轉換機制,就如同宇宙間一首永恒的樂章,各部分相互呼應、彼此交融。
物質轉化為能量,此乃“精化氣”之過程。
以日常所食的食物為例,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后,通過復雜的代謝過程,將其中蘊含的化學能轉化為生物體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atp。
能量轉化為信息,便是“氣化神”之體現。
當能量以atp的形式存在時,它驅動著神經元之間的電信號傳遞,這些電信號承載著各種信息,就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上飛馳的車輛,將指令傳遞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而信息轉化為物質與能量,則是“神馭精氣”的展現。
以基因表達為例,dna中蘊含的信息,通過轉錄和翻譯等精密過程,調控著蛋白質的合成,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消耗能量,還會產生新的物質,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工匠,按照既定的圖紙精心打造出所需的器物。
精氣神三合一之間的循環轉化機制,嚴格遵循著能量守恒、物質守恒以及信息熵的規律。
對應質能信息等價性!
質能方程與信息熵公式,就如同兩把神奇的鑰匙,將物質、能量、信息通過術數框架統一起來。
從術數的角度來看。
物質作為載體(精),通過化學反應或核反應釋放出能量(氣)。
能量作為動力(氣),驅動著信息的傳遞與處理(神)。
信息作為調控(神),又反作用于物質的合成與能量的分配。
三者通過守恒定律、能量、質量、熵增原理以及信息論。
形成了一個緊密相連、和諧統一的整體。
……
就在吳文按照自己之前對精氣神的參悟,有條不紊地進行推演時。
鎖山甲那龐大的算力如同洶涌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注入他的思維之中,為他帶來了更多的參悟。
這一參悟。
讓吳文恍然大悟。
原來,他通過實踐、學習、分析和推演所得到的這些關于精氣神的認知。
在他所學過的道教經典中,其實早有對應的記載。
只是以前,他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雖知曉經典的存在,卻一直未能真正讀懂其中的深意。
就比如。
現代科學中的“atp”,在道教經典里,被形象地稱為“真元”,它是生命運轉的重要能量基礎;
“dna”,則被賦予了“先天道紋”的神秘稱謂,仿佛是上天賜予生命的獨特印記。
物質守恒定律,在道教中被稱為“先天元精不滅律”,強調著物質在宇宙中的永恒性和不變性。
信息熵,則被稱作“天機混沌度”,暗示著信息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術數計算中的“∑”符號,在道教經典里被賦予了“諸天”的宏大意義,仿佛象征著宇宙的浩瀚與無盡。
“log”則被稱為“天衍對數”,帶著一種神秘而深邃的色彩。
質能方程,在道教中被詮釋為“虛空生妙有”法則。
其公式形式,被表述為“真元=肉身根基x心光速平方”。
《周易參同契》中記載,“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將生命力比喻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