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聯系方式為:。”
男主持人接著說道:“臺陽市將試點身份信息補登記相關政策。”
“身份信息補登記將面向身份證件丟失、戶籍信息轉移的人士進行補辦登記,并且當天即可出證。”
“臺陽市市局聯合戶籍管理司為廣大市民謀福利,如果試點順利,我們將迅速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聯系方式為:####。”
女主持人繼續說道:“我市即將開展全面的掃黑除惡行動,市市局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夜間出行安全。近期將對一些非法運營的旅館、網吧等犯罪分子潛藏窩點進行全面打擊,舉報電話為……”
男主持人補充道:“我臺面向全省招聘外駐記者及工作人員,提供一切費用支持,將成為我臺第一批駐外工作人員……”
簡短新聞很多。
兩位主持人的語速都很快。
但蘇躍心中卻泛起了嘀咕。
哪一條才是市局設下的誘餌呢?
又或者……這些都是?
隨著臺陽新聞結束的音樂響起,蘇躍心中涌起一絲疑惑。
“尋親……他們知道我是孤兒的情況。”
“身份信息補登記,而且當天出證,這也很有可能,畢竟他們不知道我已經有了可用的身份信息。”
“掃黑除惡,清掃黑市,對不需要登記的臨時住所進行清理……這也可能是逼我現身的方法。”
“最后是這個出國的,市局現在很清楚我能變換身份,偽裝成記者或者電視臺工作人員,走工作簽證出國也是有可能的。”
蘇躍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說,阿奇這次做得相當不錯。
這幾條新聞都有可能把自己吸引出來。但那是在自己不知道他們行動的情況下。
“不對,這些雖然都有可能,但在他們看來,對我最有吸引力的應該是什么?”
蘇躍開始嘗試站在阿奇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我是阿奇……”
他努力將自己的思維模式調整到與阿奇一致。
在了解了阿奇所掌握的信息后,即使思路會有所不同,但得出的結果應該相差不遠。
“在不確定蘇躍心中是否有足夠親情羈絆的情況下,在尋親上下功夫是浪費時間資源。”
“那么蘇躍最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一個能安定下來且相對隱蔽的住處……”
“需要一個可以正常使用的身份證,需要出國的機會……”
想到這里,蘇躍退出了阿奇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