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又能料到,那位何家欣教授的真實面目,竟然是一名在逃罪犯?”
“據記者深入調查,光明日報所揭露的信息顯示,蘇躍,年僅十八歲,今年中海市的高考狀元……”
高翔看著看著,突然插話道:“鐘哥,你說……如果蘇躍此刻也正看著這條新聞……”
“他心里會是怎樣的滋味?”
鐘期回道:“我又不是心理學家……”
“但如果換作是我,可能會覺得很困惑吧?”
“自己究竟是個英雄,還是個逃犯呢?”
高翔卻搖了搖頭,說道:“我認為不會如此簡單。”
蘇躍心里覺得好笑,高翔這是在做什么閱讀理解嗎?剖析人物內心活動?
但他還是開口問道:“那你覺得會是怎樣的?”
高翔回答道:“他一定覺得很有趣。”
“這也許就是他做這些事情的背后動機。”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動力是追尋蘇躍的話,那么蘇躍自己的動力又是什么呢?”
“我認為……”
“這就是他的動力所在。”
“看著這樣的報道,每次給人希望卻又讓人失望的感覺……”
蘇躍笑了笑,說道:“也不至于這么惡趣味吧?”
高翔也笑了:“誰知道呢?”
關于蘇躍事件的報道并沒有持續太久,臺陽臺并未將此事當作重大新聞來處理,甚至都沒有進一步深入分析其中的具體情況。
沒有公布更多的消息,只是簡單地復述了一遍事情經過,就像是報道娛樂新聞一樣。
緊接著,就進入了下一條新聞。
此時時間已經接近六點五十,這多半也是最后一條新聞了。
而蘇躍也提高了注意力,這條新聞很可能就是針對自己的行動了。
“下面是幾條簡短新聞。”
女主持人說道:“我省啟動尋親返鄉活動,近年來破獲多起兒童拐賣案件,現面向社會開展尋親探索之旅。”
“本次活動以親情為主題,將為初冬的季節增添一抹溫暖色彩。”
“希望社會上對父母還有印象的孩子們也能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
“本臺將持續追蹤報道活動后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