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軍覺得曹麗芳只讀到初中,玩這種游戲準能贏。
卻不想曹麗芳幾乎在他剛說完就答道:“拿字,換我出了,一人腰上掛把弓,你猜什么字。”
曹麗芳雖然是初中畢業,但整天泡在檔案室,看的字多了,對字的印象反而更深。
兩人你來我往,李文華他們吹牛打屁,外面不時有雪花被寒風吹起,屋內火鍋沸騰,笑聲帶著香味充斥在小院中。
這場聚會吃到八點才結束,沒有人喝多,在歡笑中將殘局收拾干凈,結伴而歸。
李文華拒絕黑子相送,雖然獨自一人走黑夜的寒風中,但內心卻很溫暖,人生不過短短幾十秋,有個小家,有三五好友,閑時相聚難時幫,小滿而樂勿憂傷。
他不再糾結要不要把藥方送到那位手中,也不再糾結那位以后會怎么樣,做自已該做的,剩下的聽天由命。
既然讓自已來到這世界,又碰上了這本殘破的醫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到家的他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周秀芬感覺兒子好像變了,這幾個月來她總感覺兒子有心事,看似正常又透著說不清的壓抑。
現在好像更精神,上揚的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
不光是她感覺到了,老爺子和老太太也感覺到了,很奇妙。
其實是李文華釋然了,不再糾結前世今生,不再因為知道后面的種種而過于執著。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過往如云煙,隨風而散,未來云譎波詭,并非一成不變,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最該珍惜的。
李文華被全家人注視著,摸摸自已的臉:“都這么看著我干嘛,有什么不對嗎?”
老太太上前拉他到爐邊坐下:“我大孫子哪都對,別管他們,奶奶陪你烤火。”
李文華坐下后靠著她:“奶奶,家里還有糖嗎?”
老爺子見他和老伴這么親,覺得自已該好好表現一下,搶著問:“大孫子想喝紅糖水嗎,爺爺去給你泡。”
“沒有,爺爺我不是要喝紅糖水,只是準備明天把板栗炒了。”
想想,又覺得用紅糖炒板栗有點怪怪的,“算了,也沒多少,改天燉肉吃。”
七斤帶殼的板栗真沒多少,他準備過幾天用來做一鍋紅燒肉燉板栗。
說到炒菜,老太太選擇閉口不語,阻止是阻止不了的,只能當作沒聽到。
不用泡糖水,老爺子沒了表現機會,想到昨晚大孫子和老伴一起泡腳,偷偷過去倒好熱水,“大孫子快來,今晚跟爺爺一起泡腳。”
李文華扭頭看去的時候,發現爺爺已經打好熱水,連毛巾都拿上等著了,欣然應道:“好嘞。”
爺孫倆的腳在木盆里互搓,老爺子沖老伴咧嘴:看,大孫子也喜歡和咱一起泡腳。
老太太懶得搭理他,起身去把爺孫倆干凈的襪子拿來烘,一會穿上暖和。
這時候的襪子是手織的,比較厚,但孔也大,而且容易破,李文華的襪子腳后跟就破了個洞。
至于老爺子的,那更是前后都有洞,但穿著總比沒有強。
要知道布鞋其實沒什么保溫效果的,冬天特別凍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