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時大媽并沒有離開,錢嬸子又沒見過李文華,開門一看不認識,便問:“你是?”
大媽笑容消失,警惕的看著李文華,準備稍有不對就喊人。
見挺著大肚子,李文華禮貌性微笑道:“您是錢嬸吧,我叫李文華,不知道陳叔有沒有和您提起過我。”
錢嬸恍然:“哦是文華呀,快請進,之非回來沒少提起你。”
大媽臉上笑容再現,看樣子好像真是侄子,只不過陳工的媳婦沒見過,
錢嬸對大媽道謝,并邀請進屋坐會,她住進來也沒多久,因為懷孕出門較少,還不知道大媽叫什么,只是以嬸子稱呼。
李文華覺得錢嬸只是客氣話,正常情況會找個借口離開,可大媽卻應聲跟著一起進了屋。
想到大媽可能還會給自已介紹女兒,就有種想逃的沖動。
進屋后,錢嬸抱著肚子走的很慢,搞不好近期就會生,屋里也沒看到其他人,開口勸道:“嬸,您這到月份了吧,我叔又忙,要不去醫院待產?”
“去醫院待產?”
別看錢嬸也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雖然知道醫院待產,但觀念并不深。
“對,在醫院待產更方便,而且您這白天經常自已在家。”
后面的話他不說錢嬸也知道,想想也是,正準備說等男人回來就去,大媽插嘴道:
“去醫院等孩子出生多費錢,咱們這就有接生婆,方便的很。”
受過高等教育的錢嬸是不愿意找接生婆的,又不是條件不允許,能去醫院干嘛要多一份風險,之前是想著等有反應了再去也來得及。
只是對大媽笑笑沒說什么。
李文華見錢嬸向自已微微點頭,便知道聽進去了,也沒和大媽爭辯。
思想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爭論只會顯得自已傻,并不能改變什么。
你說接生容易出意外,人家會說誰誰誰就是接生的,大家都沒事,哪有那么多意外。
就是有出意外的,人家也會說各種理由,什么命不好,缺德事做多了,只是極少個別情況啦等等。
上一世李文華就遇到過一個在家接生的,因為接生婆的原因,導致胯部出了問題,剛出生大家也看不出什么問題,等三四歲才發現。
本來或許能治好,卻因為縣醫院的醫生自以為是,導致長大后越來越嚴重,幾次手術都沒能治好,花光家底還是坐上了輪椅。
有大媽在,李文華沒把袋里的魚肉拿出來,放在角落坐下有一搭沒一搭的瞎聊。
三人彼此都陌生,大媽倒是健談,他感覺有些不自在,坐了一會就想回去。
大媽留了下來,繼續滔滔不絕,這另類胎教不知道孩子喜不喜歡。
在他走后不久,陳之非就回來了,現在媳婦快生了,有點空就跑回來看看。
大媽沒好意思再待下去,扯了幾句后離開。
錢嬸指著角落的布袋:“剛才文華來了,還勸我去醫院待產,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一會你送我去醫院吧,這樣你也不用老是來回跑。”
陳之非打開布袋笑道:“這小子好東西還不少,你看看。”
錢嬸作為上海人,大黃魚還是見過的,笑著輕輕撫摸肚子:“這又是魚又是肉的,我和孩子都有口福了。”
她現在已經過了孕吐反應期,看到魚和肉反而嘴饞的想吃。
陳之非提著魚和肉往廚房走:“我先做些,吃完午飯再送你去醫院。”
李文華這邊回到家后靠在椅子上,那悠哉悠哉的樣子,典型的在外當孫子回家當大爺。
老太太也寵他,能看著大孫子,做飯都笑瞇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