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老人是本地的,帶他們找個修車鋪補了輪胎。
三人上演人在囧途,多災多難的來到老人家。
條件還可以,住的是磚瓦房,沒有院子,開門就是堂屋,左側有間房,里外間的那種。
堂屋只有兩張小板凳和三張長條高凳,旁邊有張竹床,一米左右的寬度。
正前方是八仙桌,最上方掛著偉人畫像。
“坐,我燒水給你喝。”老人將凳子往他倆跟前放,忙著去生火燒水。
李文華跟著來到后面的廚房,土灶很有意思,是左右兩口鍋,不過靠墻那口是空的沒有鐵鍋。
老人用的應該是山上挖來的松樹樁劈成的小塊,柴刀在一端劈幾下。
李文華拿出火柴劃燃,湊近后,伴隨著滋滋的油脂聲,很快就燃燒起來。
“嘿,這玩意引火挺好,老人家,哪能弄到這個?”
老人用火鉗夾著伸進灶洞里:“我這有不少,走的時候隨便拿。”
“我開玩笑的,您也知道我們那沒柴燒。”李文華可不想拿老人的,一把年紀了不方便上山弄,用一點少一點。
鍋燒著后,老人舀了些水到鍋里,然后要出去提水。
李文華挑上水桶,讓老人帶路就行。
水不是到河里去打,而是不遠處有口井,附近的人都到這取水。
李文華第一次取井水,那桶扔下去竟然浮在水面上,引得其他來提水的人一陣笑。
老人示范給他看,水桶在水面上撇了兩下,不但能蕩開水面上的臟物,還能提滿滿一桶。
不過老人提不動,是李文華提上來的。
老人說以前有個架子,在上面搖動,繩子會一圈一圈繞在圓木筒上,相對省力些,后來不知道誰拆了。
挑完水回來鍋也熱了,老人刷鍋,換上干凈的水燒。
“您一直用大鍋燒水喝嗎?”
李文華剛才看了下,并沒有發現熱水瓶和壺。
老人笑了笑:“燒什么水啊,我都是直接喝井水的。”
好吧,這是看自已和趙鵬飛來了,特殊對待。
五十年代就開始宣傳喝開水,但很多人覺得井水和山泉水很干凈,直接喝沒問題。
是不是真干凈不知道,反正李文華前世小時候也是這么過來的,還有點甜絲絲的。
甚至渴極了的時候,田溝里的水也喝過。
水燒開,老人裝了兩碗給他們,然后真準備做麻糍給他們吃。
“別弄了,這玩意怪麻煩的,我們還得回去。”李文華雖然不知道具體怎么做,但想想就覺得不會簡單。
至少得先把糯米蒸熟吧,然后再打成粘稠狀。
老人不嫌麻煩,說太晚就在家里睡。
李文華以回去還有事婉拒,臨走前為了讓老人有個念想,故弄玄虛的說:“您啊好好照顧自已,九月份有大驚喜。”
“什么驚喜?”
李文華神秘一笑:“不可說,到時候您就知道了。”
沒記錯的話,三號今年會來南昌,除了看八一館,主要還是增加外調糧。
在偷偷留下二十塊錢和五斤全國糧票后,兩人告別老人返回招待所。
在招待所,兩人正兒八經的吃了頓白米飯,然后去打探黑市地址,因為這里的招待所沒人倒賣東西。
他們不是第一波問的,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波,招待所的人心知肚明,一包大前門搞定。
兩人心滿意足回房躺著,這邊的招待所很有意思,房間里也有竹床靠墻側立著,問過工作人員才知道,夏天來都光膀子躺上面睡。
有的還會把竹床搬樓下院子里睡,人手一把蒲扇,驅蚊又扇風,抽著煙,聊個天,巴適得很。
唯一不好的就是竹床不但夾頭發,還夾肉。
工作人員還說,這邊夏天一到傍晚就得早早在巷子里搶位置,而且最好把尿先撒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