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六層小樓的窗戶大多亮著燈,有的窗臺上還擺著電暖器:“我這兩天走了幾個老小區,供暖問題實在嚴重。南港區的幸福里小區,大冬天得裹著棉被看電視。還有和平巷那邊,二十多戶人家共用一個熱力閥門,三天兩頭壞,報修了半個月沒人管。”
劉彥昌的聲音頓了頓,隨即變得誠懇起來:“確實是我們工作不到位。前幾年想著先抓經濟,把民生工程往后拖了拖,沒想到積累了這么多問題……”
“民生工程拖不得。”
沈青云打斷他,語氣里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老百姓的冷暖是天大的事,比任何招商數字都重要。劉市長,你牽頭成立個供暖保障專班,住建局、發改委、熱力公司都得派人參加,三天內拿出解決方案,下周一常委會上討論。”
“沒問題沒問題。”
劉彥昌連忙應著,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透過聽筒傳來:“我今晚就召集相關部門開會,連夜研究方案。熱力公司那邊,我讓他們先把報修的閥門全換了,哪怕先從別的地方調人也行。”
“不光是換閥門。”
沈青云看著窗臺上凝結的薄霜,淡淡地說道:“讓他們把近三年的供暖數據全調出來,哪個小區溫度不達標,哪個片區管道有問題,都列清楚。別搞那些正在解決的空話,要具體到哪天能熱起來,誰來負責。”
掛了電話,沈青云盯著窗外的麻雀在雪松枝上蹦跳,突然覺得這市委書記的椅子,比當年在華陽市當公安局長時還要燙屁股。
那些舉報信上的字跡,像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讓他后背發緊。
他拿起內線電話,按下秘書長張銀峰辦公室的分機。
“張秘書長,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張銀峰推門進來時,手里的筆記本已經翻開到空白頁,鋼筆別在筆記本的線圈上。
這位市委秘書長頭發梳得一絲不茍,西裝領口的紐扣扣得嚴嚴實實,連皮鞋跟都擦得锃亮,透著老派干部特有的嚴謹。
“沈書記,您找我?”
張銀峰對沈青云開口問道。
“明天陪我去
沈青云靠在椅背上,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第一站南港區,然后是青縣,最后去濱海縣。重點看三件事:供暖溫度、老舊小區改造、鄉村醫保落實。別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匯報,不用準備發言稿。”
張銀峰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筆尖劃過紙張發出沙沙聲:“需要通知當地提前準備嗎?比如安排路線、聯系座談對象……”
“通知可以,但別提前踩點。”
沈青云抬眼看向他,目光銳利如刀:“我要聽真話,看真相。讓他們該干啥干啥,我們隨機抽查。比如進小區的時候,別讓區委書記領著,我自己隨便敲開哪家的門都行。”
張銀峰的筆尖頓了頓,墨點在紙上暈開個小圈。
他跟著三任市委書記出過調研,還是頭一回聽說“隨機敲門”的要求。
但沈青云的眼神里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他連忙重重點頭:“明白,我這就給三個區縣的書記打電話,讓他們正常上班,不用搞迎送。”
“還有。”
沈青云補充道:“調研車就用你那輛帕薩特,別開警車,別掛特殊牌照。中午在鄉鎮食堂吃便飯,一葷一素一湯就行,不準搞酒水。”
張銀峰把“不準搞酒水”五個字下劃線標出來:“記下了。”
轉身出門時,他聽見沈青云又拿起了那疊舉報材料,紙張翻動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里格外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