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要自殺也不該是為了歐洲老爺們,俄羅斯人在他們眼中和牲畜差不多,全死光了也不會得到半句稱贊。
再說了,要是沒有大明帝國這些年又賣槍炮又造船的幫忙,俄羅斯人到今天為止還得被瑞典和波蘭人欺負呢。即便雙方做的是買賣,槍炮也不是白給的,但說翻臉就翻臉,還為了不相干的人拼命,是不是有點傻出圈了?
有這種想法的也不光是布圖爾林元帥,從沙皇到士兵絕大多數俄羅斯人都不愿意和大明帝國開戰。可全歐洲都要打,光俄羅斯唱反調豈不是成公敵了!大明帝國畢竟離得遠,為此得罪了全歐洲更不劃算。
所以沙皇和大臣們都向布圖爾林元帥私下授意了,東征必須有,不光是擺樣子還得大張旗鼓。
但剛開始真別往死里打,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得了。雷聲大雨點小,表面上轟轟烈烈私底下畏畏縮縮,保存實力觀望走勢才是此戰的核心思想。
只是說著容易,想當著波蘭人表演口是心非、出工不出力的戲碼,不下點功夫還真瞞不過去。布圖爾林元帥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了這么一套步步為營、引蛇出洞的作戰計劃。
他想靠拖字訣把北方戰區的戰斗盡可能往后拖,拖到什么時候呢?拖到恩鳥港戰區和耶路撒冷戰區至少有一個分出了勝負。
到時候就能看出雙方的大致實力了,再以此判斷戰爭走向。如果歐洲聯軍占據了優勢,俄羅斯軍隊會使出全力向東進攻,爭取在戰后分得更多紅利。
要是大明帝國占優,打仗的問題就先放在一邊吧,趕緊派遣使節去和大明帝國私下和談才是要務。徹底倒向大明帝國,也比給歐洲各國當陪葬品好。
現在的沙皇和俄羅斯貴族們真沒那么大野心和魄力,從來也沒想過在歐洲揚名立萬,只求能擋住瑞典人、波蘭人和克里米亞人的騷擾。如果能在波羅的海沿岸弄個港口,就算祖墳上冒青煙了。
要實現這些夢想,依靠歐洲各國幫助好像不太靠譜,反倒是與大明帝國合作比較容易,而且雙方沒有什么歷史矛盾,相處起來更輕松。
布圖爾林元帥計劃的挺好,但執行起來比較有難度,因為北方戰區有兩位總指揮。除了他之外,還有位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元帥,人家是波蘭將軍,能心甘情愿配合俄羅斯人執行計劃嗎?
別琢磨了,百分百不可能配合,兩邊見面之后能不馬上拔刀子互砍,已經算很給歐洲各國面子了。俄羅斯將軍還想命令波蘭將軍,做他媽的春秋大夢吧。和大明帝國比起來,雙方更愿意把對方當敵人來個不死不休!
從名氣上比較,科涅茨波爾斯基也比布圖爾林大得多。前者是歐洲很有名的將領,曾率領波立聯邦軍隊多次成功抵御過奧斯曼人的進攻。后者雖然在俄羅斯很有名,卻只在南部對付過克里米亞汗國。
布圖爾林元帥有作戰計劃是吧?科涅茨波爾斯基元帥為什么就不能也有個作戰計劃呢?你想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人家偏不,就得疾風驟雨快進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