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想利用改革機會實現集權統治,自然要用特別信得過的人。哪怕布雷澤啥也不會,只要夠忠誠就比啥都會卻不忠誠的強!
事實證明黎塞留沒看錯人,布雷澤雖然只有18歲,卻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海軍元帥。不光具備了領導天賦,還是個戰術天才。
正是在他的大力協助下,法國海軍的改組才得以順利實施,很快就建立起地中海和大西洋兩支艦隊。并大膽從荷蘭引進了多艘40門炮以上的主力戰艦,快速形成了戰斗力,在與西班牙艦隊的幾次交手過程中都占據了上風。
除了能管理法國海軍,布雷澤還是名出色的前線指揮官,對槍林彈雨絲毫不畏懼。多次親率戰艦參加海戰,并堅持穿著紅色披風站在艉樓上指揮,因此被西班牙海軍稱為“紅魔鬼”,應該是褒貶參半吧。
如今的他剛剛21歲,坐在一大堆四五十歲甚至六十多歲的老將當中不僅不畏懼,還隱隱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將風度。
“我們在登陸場附近的海域里撿到了一顆沒爆炸的,按照它的體積和重量估算,明軍戰艦上應該無法攜帶太多。之前那支明軍艦隊始終也沒使用過這類武器,大概率是沒有裝備。”
接著布雷澤的話茬兒,特羅普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救援艦隊施放的水雷大部分沒有爆炸,還有一顆被荷蘭人給繳獲了,由此推測出來明軍應該不會大量裝備。
“那就好辦了,可以繼續采取切線戰術努力尋找機會靠近。我們可以失誤一百次,他們一次都不允許失誤,只要成功一次我們就贏了!”
聽了特羅普的分析,彭寧頓爵士又來勁兒了。他始終認為大明海軍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不怕犧牲克服萬難,最終的勝利者肯定屬于聯軍。
“爵士,情況不一樣了。之前他們只有11艘船,現在數量翻倍,完全可以組成2到3支艦隊互相配合掩護。我們的船只數量雖然多,但受限于速度始終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形不成優勢,只會被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光。”
但他的觀點馬上遭到了布雷澤的反對,這個年輕人之前沒怎么表露過意見,不是沒想法,而是出于對聯軍的維護。另外法國海軍的戰艦數量最少,在很多不太關鍵的問題上就沒必要斤斤計較了。
然而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明軍的援軍來了,而且后面還有沒有誰也不知道。這時候如果再不表明態度,很可能就沒機會了。
舅舅推薦自己來當法國海軍的指揮官,除了職務相符之外還有另一層意思。法國海軍正處于轉型期,本來就不強,禁不起太大的損失,能安全帶回去最好!
“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擊敗明軍,可能以后就再沒有機會了。你們也看到了,他們正在進攻秘魯總督區,接下來會不會是巴巴多斯、馬提尼克、累西腓或者圭亞那?猶猶豫豫的結果只能是被各個擊破,是時候拼死一搏了!”
剛剛還在質疑彭寧頓爵士的奧昆多這次選擇了支持,為了讓在座的各國將領明白目前的局勢,還特意把家丑也抖落出來,試圖引起在新大陸有殖民地的國家同仇敵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