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9年就在亂哄哄的吵鬧聲中悄悄走到了盡頭,轉眼間到了1640年春。剛剛過完正月十五,還沉浸在勝利和新年喜慶氣氛中的京城,就被報紙上的一則消息壞了興致。
經錦衣衛北鎮撫司查實,以金縣兵工廠為首的11家民營兵工廠倒賣、盜賣違禁槍械彈藥多年。以寧波九州商會為首的7家商會,勾結上述兵工廠走私違禁槍械彈藥多年。現已人贓并獲,不日押往京城受審。
此事一經披露,立刻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多地民眾紛紛跑到當地衙門請愿,要求嚴懲不貸。
以寧波和福州鬧的動靜最大,涉案的兩戶人家遭到民眾圍攻,多人死亡,多處住宅被焚毀。當地官府在事后的表現卻很耐人尋味,打砸放火的人沒有被拘捕,受害家庭也沒受到保護。
消息一經傳開,又有多地發生了類似事件。2月中旬,更有幾戶涉案家庭倉皇棄家逃亡,一路北上來到京城,光天化日之下跪在大理寺門口尋求庇護。老老少少近百口在冷風中瑟瑟發抖,哭聲震天,場面很是悲涼。
更有意思的是圍觀民眾里出現了涇渭分明的三個集團,一部分同情者認為應按照大明律處置,在沒有審理定罪之前不該牽扯家人。
一部分指責者覺得既然是家里人犯了這么大罪,家眷承受后果天經地義。還有一部分人是純看熱鬧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傾向性。結果雙方因為言語激烈發生了肢體沖突,愣是在大理寺門口打成了一片。
京城的官府反應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錦衣衛馬上出動大批人馬把圍觀民眾驅散,又把這百十口子人帶到了兵馬司嚴加看管,然后上疏向皇帝詳細講述了事情經過與初審結果。
皇城門口發生了這么大騷亂,就算錦衣衛不上疏皇帝也會知道,于是第二天清晨養心殿里再次人滿為患,軍政官員齊齊就坐,等著聽皇帝的處理意見。
“周指揮,錦衣衛這次怕是要擔責了!要我說那么多人就不該放進城,難道在城門巡檢的人就這么沒眼色?”
皇帝為什么突然召集群臣開御前會議,官員們心里基本都猜到了,然后就有人看著錦衣衛指揮使周嘉慶說風涼話了。
“袁總督,話可不能這么說。錦衣衛在京城負責治安不假,可也不能隨隨便便阻攔入城的百姓。他們都有身份牌,又不曾攜帶違禁品,也沒有被通緝,守門的小旗該憑哪條律法不讓人家入城啊?”
在眼皮子底下出了這樣的騷亂,還驚動了圣駕,確實很讓周嘉慶煩惱。可他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真聽不得誰隨隨便便往錦衣衛腦袋上扣屎盆子。
尤其是看到發言者乃回京履職的南洋總督袁崇煥后,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半點面子也不想給,直接就反問了回去,
“雖然不能阻止其入城,也該看出他們的異樣,加派人手跟隨,不至于鬧到如此地步。在馬尼拉或者峴港斷不會發生此種荒唐事,難不成今后誰都可以來鬧上一鬧,上達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