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依舊僵硬地握著話筒,那“嘟嘟”聲仿佛不是響在耳邊,而是響在她空蕩蕩的心腔里。她慢慢地、慢慢地放下電話,動作遲滯得像生了銹。窗外,天色正一點點暗沉下去,暮色四合,吞噬著最后一點天光。屋子里沒有開燈,陰影從四面八方涌來,將她孤零零的身影吞沒。
她緩緩地坐倒在冰冷的沙發上,保溫桶還孤零零地立在墻角,早已沒了熱氣。
廚房里似乎還殘留著雞湯的香味,卻又好像被一種更深沉的、名為失落和茫然的味道覆蓋了。她花了整整八千塊請來的月嫂,那個笑容得體、條理清晰的王姐,她傳授的那些“科學方法”,那些被媳婦奉為圭臬的金科玉律,最終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一個被“科學”武裝起來、卻依舊手忙腳亂、瀕臨崩潰的兒媳。留下了一個焦頭爛額、滿腹怨氣的兒子。留下了一個哭啞了嗓子、無人能哄好的小孫子。留下了一個亂糟糟、失去了秩序的家。
還有,留下了一道橫亙在她與這個剛剛添丁、本該其樂融融的小家庭之間,冰冷、堅硬、似乎難以逾越的鴻溝。
窗外,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一片璀璨繁華。那光亮卻絲毫照不進李愛華此刻幽暗的心底。她坐在漸濃的黑暗里,第一次清晰地感覺到,那八千塊錢買來的“輕松”和“科學”,像一張華美卻脆弱的糖紙,早已在現實的雞飛狗跳中被撕得粉碎。碎屑落在她腳下,踩上去,只有一片冰涼又硌人的空虛。她茫然地望著那片虛空,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就在李愛華滿心茫然時,門鈴突然響了。她起身打開門,是兒子陳偉,他眼眶泛紅,滿臉愧疚。“媽,是我不對,沒處理好你們之間的事。蕓蕓也知道錯了,她不該那么對你。”陳偉說著,拉過躲在身后的劉蕓。劉蕓低著頭,聲音帶著哭腔:“媽,對不起,是我不懂事,您別往心里去。”李愛華心里的堅冰瞬間瓦解,眼眶也濕了。
她把兩人拉進屋里,“一家人哪有過不去的坎兒。”當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重新說起那些育兒的事兒。李愛華講起過去的經驗,劉蕓也分享月嫂說的科學方法,兩人一邊交流一邊笑。從那以后,李愛華常來兒子家幫忙,她和劉蕓配合默契,孫子也被照顧得白白胖胖,一家人的日子又恢復了溫馨,那道曾經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鴻溝,也在相互理解中慢慢消失了。
日子就這樣和和美美地過著。一天,李愛華在小區里和老姐妹們聊天,一位大姐神秘兮兮地說:“愛華,你知道嗎?聽說你請的那個月嫂王姐,口碑可復雜著呢,有人說她教的方法根本不科學,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專業。”
李愛華心里“咯噔”一下,表面沒說什么,回家后忍不住把這事告訴了兒子兒媳。劉蕓有些驚訝,陳偉皺起了眉頭。一家人決定仔細研究下那些育兒方法。他們發現,有些方法確實不太實用,還可能對孩子不好。從那以后,他們不再盲目迷信所謂的“科學方法”,而是結合李愛華的經驗和一些靠譜的育兒知識來照顧孩子。
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長,家庭氛圍也更加和睦。李愛華看著孫子可愛活潑的模樣,心里不住地感慨: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比什么“科學方法”都重要。</p>